久病在身20多年,中药7剂收功
自小身困乏力案一则
陈某,女,28岁。
2024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以自小生身困乏力,加重1个月来诊。曾用补中益气丸有效,但服后有腹胀感,近两月来夜寐多梦。现身困乏力,怕冷,头面多油,口周有零星的红丘疹,食纳可,大便不干,3至4日一行,有时每日一行。平素月经尚以时至,经前常有乳胀、腰腿酸困感,经潮首日夹有黑色血块,经期3—4天;脉弦细而弱,舌淡胖苔薄白,边尖布有少量红点,舌底有暗红瘀络。
中医腹诊:脐上、脐中及脐下均压痛(+)。
患者初诊时的腹诊图
中医诊断:虚劳
中医辨证:气血亏虚,兼气滞血瘀
方药:当归芍药散加黄芪10g,仙鹤草30g,炒白扁豆10g,砂仁3g,木香6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蒲公英10g,瓜蒌20g,盐橘核30g,7剂,每日1付,分两次冲服。
2024年3月28日复诊
服药7剂,患者自诉,身发困乏力感明显好转,人有了精神,大便通畅,日行一次。服药期间行经未再出现乳胀、腰腿酸困症状;面部痤疮减轻。因故停药1周,身困感略有反复,要求继续服药。故仍以上方加减继服巩固疗效。
体会
本案主症根深蒂固,兼症也较为复杂,恐治疗非易,只能勉为图治。
《内经》有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即:阳气者,养神则精,养筋则柔)。患者自幼身困乏力,精神不济当是阳气不足之症。
腹诊时发现,患者脐上、脐中及脐下均有压痛。根据《难经》腹诊理论,脐上属心,脐中属脾,脐下属肾,故其自幼身困乏力之症,应该与心脾肾三脏不足有关,即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气失养,气血生化乏源,同时心主血功能不足,不能鼓动气血濡养四肢百骸,故有全身困乏之状。
因其尚有经前乳胀、经夹有血块等症,故当有肝失疏泄,气郁血瘀的病机。
治时既要考虑其不足,而心肝肾三脏同补,又要兼顾其有余,辅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选当归芍药散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配伍仙鹤草、白扁豆以增其效,木香、砂仁行气和胃以防壅满;火能生土,故用桑寄生、生杜仲以补肾气,间接达到以强心暖脾之功效;方中瓜蒌、蒲公英、盐橘核为沈少功先生治疗乳房胀痛的经验药组,功能疏肝理气,通乳散结,并可疏肝以助脾胃之运化。
诸药共成一方,通补兼施,气血同调,补而不滞,与证相合,竟能使宿疾取效于顷刻,实在出人意料。而取效的主要原因,还应该在于对《难经》腹诊理论的应用。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 中医李宁
关注 健康生活原创 中医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