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老骥伏枥 医海冲浪(一)

老骥伏枥 医海冲浪(一)
转自:中医书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ExNzQ4Ng==&mid=2463653809&idx=1&sn=ef14eae0835e71f8325ab1a114e4824e

编者按
他,一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病理研究,成果颇丰,创立了人体体质学、体质病理学、体质食养学等。七十五岁,开始学画,创立“生命微观意象艺术”,多次在上海、香港等地举办画展,并出版画册;八十三岁,闭关重读《黄帝内经》,三年后,撰著《太易心神学》,提出“神本论”;八十八岁,厚积薄发,撰写《无极哲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易》、老、庄、释、《黄帝内经》在顶峰“无极”上统一起来;九十岁,增订再版《无极哲学》……这位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才华横溢的耄耋老人,就是上海中医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著名中西医结合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匡调元。

今年是匡老的九十大寿,从医六十五年。全国名老中医王辉武教授早年曾与匡老共事,尊匡老为师,二老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王老特撰写回忆长文,以誌祝贺。

意景一念中 ——匡调元教授思想管窥

王辉武

我与匡老相识五十几年,我们之间是“私淑”关系,即我未曾正式拜师,只是在思想上默默地崇拜,认他为师,按韩愈在《师说》中的标准,“传道,授业,解惑”。在我眼里,在我心中,匡老是最好的老师,是恩师,在哲学、医学和人类学等学术领域,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几十年来,匡老不论是在重庆工作,或是调成都,回上海,到香港,去美国,以后定居无锡,我们之间书信、微信未断,内容主要是我在学术上的请教,他所发表的文论与专著都会第一时间寄我。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师表、学问修养,令人敬仰;他思维敏捷,智慧过人,对中医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历历可见,叹为观止!我翻阅他曾读过的中医典籍,如《素问》《灵枢》《伤寒杂病论》等书上的字里行间,写满了横批、眉批,就连《景岳全书》这种全书也是批语很多,都是他读书时的思想火花记录。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八十四岁以后仍不遗余力地攻读《黄帝内经》,撰著《太易心神学》和《无极哲学》等。每当我收到匡老的新著时,心中多有无地自容之感,惭愧之余,也激励我继续勤勉学习和工作。

值此匡老九十华诞,又逢《无极哲学》再版之际,我思绪万千,有太多的心里话想说,限于版面,我就从匡老近七十年学术生涯最值得人们铭记的学术思想,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吧!

第一,匡老所提出的“人体新系猜想”是中西医结合的必由之路,虽仅是“猜想”,但在医学领域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华岐黄医学(简称中医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学理念与西方医学技术的结合,并进一步与多学科的整合,产生新的医学体系,这是应对当今全球人类健康瓶颈的必然选择。

近一个世纪的医疗实践表明,西医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对抗性的单靶标诊治手段,在多基因复杂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恰恰具有突破瓶颈的优势。早在1977年9月,匡老就提出“人体新系”的设想,并得到钱学森先生的认同,1983年钱学森在给匡老的信上明确表示:“人体新系猜想,我很赞成。”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创举,期待后来学者共同整合攻关吧!

第二,匡老所创立的“人体体质学”为辨证论治阐明个体化诊疗原理,并为其提出临床规范。

1972~1977年间,我有幸与匡老同一科室上门诊,匡老从“体质病理学研究”到“人体体质学”的多篇文论,常数易其稿,都是经我协助抄写完成的,当时的我还未懂得其中的价值,经过长期临床验证,我慢慢有所体会。人体体质是人群与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机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体质辨识对于提高辨证的准确度,提高临床疗效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匡老在体质学方面的研究贡献受到学术界的肯定,如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1977年6月)称之为“是中西医结合方法上的一个闪光的火花”;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1997年11月)说:“我辨证,先辨体质,虽是我行之有素的治病思想,但作为一项诊断决策,还是受匡氏学说的影响。”台湾省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会视访委员游朱义先生(2015年)在其《原态》(六)一书封底上,称匡氏为“体质学之父”;著名中医姜春华教授(1991年5月)在《人体体质学》一书的序言中肯定:“匡教授首先提出中医体质与体质病理学理论,先后经十四年之探索写成体质学说一书,提出独特之体系,新的体质分型及辨质论治等观点,形成人体体质学的一个新学派,为中西医学史上杰出成就。”等等。

第三,“生命微观意象艺术”,填补了艺术界空白。

“它山之石可攻玉”。匡老不是美术专业的,作为重庆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副主任(1957年),从事病理学研究与教学,天天见到的是显微镜下的组织细胞图片,由此产生创作灵感,采用传统国画的写意技法,发挥中国宣纸、翰墨、色彩与自然水液渲染浸润天成,表达的全是自然之美,没有半点做作巧饰之痕,上海市博物馆陈燮君馆长称:“这是一个新画种。”

匡老的每一幅画作,如果印染在服饰等生活日用品上极具美感,这是过去绘画史上没有见到的、别具一格的新画种,多次举行个人画展均获好评!我自幼酷好美术,也常学书绘画,但却没有想到这个选题!智慧未到,自愧不如啊!他创立了“生命微观意象艺术”,并以此为题,出版了两本精美画册,还令我为封面题写书名,至今感到荣幸。这种填补空白的画种,到底在艺术界有何意义?我不敢赘言,还是让行家去评说吧!

第四,“元神作意”是匡老为人类生命奥秘提出的一个新的认识。

“心藏神”,其中包括本神、元神和识神。大脑被称为“元神之府”,匡老认为元神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而逐渐形成的调控中心,是思维情绪的中心。我理解是《内经》心神论的一个环节,是人体生命过程的重要部分,这些过程都是以心神为主导的。元神之对外作意,当与人为善;元神之对内作意,主要是调控自愈,维持和增强本能。

中华传统文化,从“易”到“道”,以及后来传入的“释”,探究的着眼点,都未离人类生命过程调控机制,其中的诸多法则都集中体现在《黄帝内经》中,因此,《内经》成为大家公认的百科全书。匡老站在哲学、心学的高度读《内经》,去思考,得出元神作意的智慧结论。我的粗浅理解,“心神”是宇宙生命现象的代名词,其大无穷,包罗万象,也是人类生命过程的把控者,“心”是最高明的中华话语,“一切唯心造”,心是“生命本真”。

第五,“整体制约论”为中西医有机结合,并实现多学科整合新型医学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来检查诊断疾病,观察分析疾病,治疗处理疾病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有所共识的。临床上如何把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汇通,这是多年来困惑临床医家的问题。匡老所提出的整体制约论是在《内经》心神的统筹协调下实现的,是中医病机学的根本原理。“局部定位论”是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Virchow)提出来的,指导西医学的病机原理。

纵观天人相应、阴阳一体、五行生克、脏腑助制、升降浮沉等都是整体与局部制约,都是在亢害承制的原则下进行的,符合辨证统一的自然规律,尤如社会之法律、医学之禁忌等,也是中西医病理学的辩证统一。

当今的中西医结合应该在“整体制约”的原理下,以求同探异、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解决宏观整体水平和微观精准之间脱节的问题。数十年前,匡老就曾断言:“我坚信西医学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东化’!”钱学森先生也有文:“中医学是顶级的科学。”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吧!

第六,匡老通过顿悟,发现人类生命过程的“无极态”。

“无极哲学”是匡老在无锡,三年不知肉味,闭关再次攻读《黄帝内经》的直觉顿悟的成果,从人类生命过程的高度探究了无极与易学、道学、佛学和中医学的关系,对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哲学思考,对医学理论,特别是中医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哲学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思维特征,不同的思维方式则是区别人与人的特征之一。“无极哲学”的重要意义至少有如下三点:首先,可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其次,可以创造理想社会的思想基础,降伏人心的过度贪欲;第三,可以发现人生更多康寿之法,去实现人类美好的追求!

毋庸讳言,匡老提出的无极态和无极哲学,多数人还暂不能理解,但此论的学术意义是春秋战国以来,在《易传》和易学研究上的突破,即无极不分两仪,有无共存,隐而互化;无极与太极,也是共互化的,关键在于人的思维功能和思维状态。领悟其理,全在一念之间,自静其心,亲身体验,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老实说,对匡老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研究成果,我是望尘莫及,只知一点皮毛。几十年来,不敢写,也从未写过关于匡老的相关学术评论。这次是出版社领导的责令,才在惶恐之中,艰难提笔。作为匡老的“私淑”弟子,谨以此文,作为学习匡老系列著作的读书作业上呈吧,恭请匡大师批阅,也请海内外贤达指教!

2021年6月6日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无极哲学(第二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 没用一味活血药,却把“血栓”治好啦

● 抓住病机选方药——内外合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验案1则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