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你听说过“虚阳贯顶”吗

你听说过“虚阳贯顶”吗

吴天士(约1620-1700),名楚,字天士,号畹庵,安徽歙县澄塘人。为名医吴正伦之玄孙,吴昆之侄孙。是清初著名的扶阳派医家。
吴天士以儒治医,长于思辨,勇于探索,“证有疑难,精思详审,独出其学识以发药,卓卓乎不随庸众之见”。他提出许多个人见解,甚至可以说是创新,足以垂留后世。例如,吴天士称阴证而见头顶极痛极热为“虚阳贯顶”,投以八味地黄汤收效,颇有新意。戴阳证医案

己卯七月,族叔维贞发热数日矣。初用防风、柴胡等药二三剂,病不减,且加头顶痛,其痛如破,痛处如有炭火在头上播炙,奇痛奇热,将用清降药矣。余为诊之,两寸浮数无伦,按之无根,两尺沉微,举之无力,两手尖冷如冰,脚下亦极冷,时出大汗。余曰:“此寒中少阴,因升散而使虚阳贯顶,以故极痛极热,切不可用凉药。”

余用八味地黄汤,内用大生地八钱,附子三钱,肉桂一钱五分,山萸二钱,丹皮八分,茯苓一钱五分,泽泻八分,山药一钱五分,加人参七钱,龟板二钱,牛膝一钱,童便半盏。服一剂,痛减十之八,热全却矣。再服一剂,痛全止,反畏寒。诊其脉,两寸脉平,两尺脉起,两关微弦。余曰:“此又将作疟状也。”是夜,果发寒又发热,汗出甚多。遂改用人参三钱,白术二钱,陈皮八分,炙甘草三分,肉桂二钱,附子一钱五分,炮姜一钱,茯苓八分,当归一钱。服数剂,寒尽退,单发热,又加熟地、山萸,服数剂,热全退,汗渐止,再服数剂而痊愈。

原按
SEP.

此等证最易错误,若不详审明确,未有不以凉药杀之者。按
SEP.

此证其脉“两寸浮数无伦,按之无根,两尺沉微,举之无力,两手尖冷如冰,脚下亦极冷,时出大汗”,提示阴证;“头顶痛,其痛如破,痛处如有炭火在头上燔炙,奇痛奇热”,乃是虚阳贯顶表现。先投以八味地黄汤已收初效,继以理中汤加味收功,乃吴氏常用套路。
本文节选自《清初扶阳名医——吴天士》。……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清初扶阳名医——吴天士》,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之第六本。本着“系统归纳,突出特色,注重实用”原则,对清初扶阳名医、澄塘“吴氏三杰”之一吴天士的学术特色、理论建树、证治经验、医道卓识等予以深入探讨,突出其在扶阳方面,尤其是擅用附子的经验。在阐释学术理论时,注重选取相关案例加以证明,理论结合临床,所录验案多为疑难痼疾,予人启迪。吴氏以儒治医,善于思辨,独创许多新见,所发关于医家操守、道德、医道等方面的医论充满真知灼见,是其一抹独特的亮色。全书观点鲜明,纲目清晰,资料翔实,切合临床。本书有助火神派的传承和发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适合中医界人士和中医爱好者阅读,中医院校的学生尤其会从中受到诸多启迪和教益。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清初扶阳名医——吴天士》,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寒入血室证”您了解吗?——看扶阳大家吴天士的独到见解

● 兰丛十戒——扶阳大家吴天士的医道卓识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