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两会】中医药改革成为热点,这些委员这样建言!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中药的临床有效性被证实。在全国两会到来之际,针对中医药如何更好地为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后续如何促进行业发展,多位全国两会代表提出了相关建议。
将中医药纳入应急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院士
CGTN、央视网专访
计划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议将中医药纳入应急体系,这样可以让中医药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投入使用。
张伯礼院士在接受央视网专访时也表示:“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医改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强基层这方面有待于强化。”
他说:“对于医务人员到基层去,应该采取鼓励的政策,特别是大医院的大夫,应该能够定期轮换到基层去帮他们。同时,一些年轻的医生到基层去锻炼,给他们一个再进修、再提高的机会。例如,在这工作5年,群众反映很好,可以免试保读研究生,二次分配。我想对他们也是非常有好处的。政策可以再活一点,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可以。”
应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张智龙
中国新闻网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副组长,他认为现行的疾病防御体系中缺乏中医体制设置,影响了中医药早介入、深度融合的发挥。在2020年的两会上,张智龙将带来3条建议: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的作用;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方案;
调整中医药收费项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相关法律法规上,张智龙呼吁:尽快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增加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相关规定,以更好地落实《中医药法》,畅通中医药参与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渠道,为发挥中医药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人、财、物的制度保障。
专门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药研究室
全国政协委员卢传坚
广州日报专访
卢传坚建议,在国家、省、地市级疾控中心专门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药研究室,这会为中医药常态化进入传染病防控的流调、监测、决策、规划、防治和研究全过程提供保障;同时在传染病防控规划中,则可将传染病救治体系健全的中医类医院纳入定点医院。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瘟疫预测与预警、抗病毒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平台也将由此建立。
她还建议,在全国遴选并重点建设一批中西医结合应急医院,建设成为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且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定点医院,并由国家给予重点支持。
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抗病毒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
大河网专访
司富春在接受大河网专访时表示:“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上,我准备提交《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防治疫病体系的建议》《关于将中医药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建议》等十多个建议。”
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上,他又准备提交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加强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研究和运用、加快推进中医药深度融入“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将中医药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建议。
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徐镜人
中国食品药品网专访
对于2020年全国两会,徐镜人计划将他过去一年的观察和思考写成了建议。对于关注具有临床价值优势药物的开发,他建议促进中医药创新研发,鼓励中药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大力保护中医药传统产品与传统工艺;针对关注中药信息化、智能化制造体系建设,他建议引导、扶持中药产业全链条实施智能化升级,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而对于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他建议实施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们要在尊重中医药特点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性,构建科学的中药发展体系。”徐镜人坚信,去芜存菁,守正创新,中药将为促进民众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鼓励中成药多家品种建立优质团体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唐纯玉
红网专访
“高品质的中药,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促进中医药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是我履职的重点领域。”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时代阳光药业公司执行董事唐纯玉介绍道,今年,她将继续围绕交通设施建设、中医药事业的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意见。
“我认为,应以高品质中成药引领中药产业发展。鼓励中医药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鼓励中成药多家品种建立优质团体标准,形成‘优胜劣汰、动态提高’的标准演化体系。”
全国两会代表的提案还没有全部揭晓,但地方两会仍然有很多地方代表发表了振兴中医、提升中医的社会参与和临床声量的提案。
期待中医针灸进一步助力疫情防控
成都市政协委员罗玲
成都全搜索专访
疫情发生后,成都主动作为、全力应对,是全国千万人口以上城市中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看到中医的汤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接下来我希望能利用自己所学,让中医针灸进一步助力疫情防控。”
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应该重视师承教育
四川省政协委员张勇
天府TV专访
张勇委员表示,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不仅要抓好院校教育,还应该重视师承教育。中医不同于西医,西医靠的是技术支撑,中医靠的是自身的积累和悟性,中医教育必须从个体培养上下功夫。
师承教育,就是“师带徒”的传统模式。“通过手把手中医教学,学生的思维方式、理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助于培养中医专业人才。”张勇说。
因此,他建议实行全国、省、市三级师承教育工作,并确保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健全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和师承人员的遴选条件和准入标准,并在师承教育的时间和经费上予以相应的保障。
呼吁不断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云南省政协委员焦家良
央广网昆明
5月9日,云南省两会在昆召开。政协委员焦家良携《关于促进云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提案出席两会,呼吁不断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凤凰中医公众,在此特别感谢!侵删,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讲讲疫情,也讲讲医学的无奈
● 2020,让孩子懂点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