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伤寒论》解读75-77条
#《伤寒论》连载
导语今天继续来逐条解读《伤寒论》,小编也不知道能连载多长时间,希望能善始善终吧,历史文章列表如下:《伤寒论》解读1-3条
《伤寒论》解读4-6条
《伤寒论》解读7-10条
《伤寒论》解读11-14条《伤寒论》解读15-17条
《伤寒论》解读18-22条
《伤寒论》解读23-25条
《伤寒论》解读26-28条
《伤寒论》解读29-30条
《伤寒论》解读31-32条
《伤寒论》解读33-34条
《伤寒论》解读35-37条
《伤寒论》解读38-39条
《伤寒论》解读40-43条
《伤寒论》解读44-47条
《伤寒论》解读48-50条
《伤寒论》解读51-57条
《伤寒论》解读58-59条
《伤寒论》解读60-62条
《伤寒论》解读63-64条
《伤寒论》解读65-67条
《伤寒论》解读68-69条
《伤寒论》解读第70条
《伤寒论》解读71-74条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75)
这一条论述重发汗损伤心肾阳气的证治。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是说未切脉时,就从望诊得知,病人两手交叉自覆其心。“冒心”是心跳得快要蹦出来的感觉,医师因此让病人咳一下,而病人不咳,这必定是两耳聋听不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重发汗虚导致的。“冒心”是重发汗损伤心阳致心阳虚,虚则喜按,故“手叉自冒心”。“两耳聋无所闻”是重发汗伤肾阳,而肾开窍于耳。心肾阳虚,故心跳、两耳聋无所闻。这是从问诊所得,仲师通过望问二诊测知发汗不但损心液与肾精,而且可损心肾之阳,寓意使用汗法,注意过汗之诫。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76)
这条论述汗后饮水多和水疗致喘。表证发汗后,津亏求救于水,宜少少温饮之。如果饮水多或饮冷水,会致水停,加之发汗又伤阳,形成阳虚不化水,水饮内停,导致寒水射肺作喘。
古代治外感发热有一种叫“水疗”,就是给病人浇灌凉水降温,如同西医的物理降温。以水灌之就是这种水疗。用凉水浇灌病人的身体使之降温,寒水闭阻皮毛,肺主皮毛,皮毛汗孔被冷水郁闭,才导致肺气不宣作喘。以上两种情况均属形寒饮冷则伤肺作喘。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77)
这条论述汗后胃阳虚,水饮不化,呕吐,水药不得入口。发汗损伤胃阳,阳虚水饮不化,“水药不能入口,为逆”是形成呕吐上逆的意思,不是指发汗是错误治疗。即使发汗是正确治疗,但对阳虚之人,过汗会导致阳虚水饮停滞,呕逆,水药不能进。如果医者误诊为表证再发汗,必定导致胃阳重伤,而脾阳也伤,脾胃阳气损伤,寒饮上逆则呕吐更重,寒饮下注而成泄利,所以说“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本文节选自《伤寒论》解读一个老中医苦读40年的归璞返真,每一条文都有详细解读,十分适合伤寒新手,老手如果对文中内容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迫不及待想看完的读者,直接戳下面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哦!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伤寒论》解读——一个老中医苦读40年的归璞返真》,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集明、清两代诸多有名注家对《伤寒论》精华注解,参以己见,解读通俗易懂。主要内容为《伤寒论》全集的解释,其特色为既借鉴古人对《伤寒论》内容的注释、观点,又结合本人对《伤寒论》的理解,用通俗语言解读,使《伤寒论》更能为现今中医工作者服务。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伤寒论》解读——一个老中医苦读40年的归璞返真》。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通窍全凭好麝香!王新志教授应用麝香经验简介
●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今天介绍一下桑菊饮这个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