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新冠前线】这一个月里,我们如何在隔离病房收治疑似病例

【新冠前线】这一个月里,我们如何在隔离病房收治疑似病例

导言
今日的推文比较特殊,作者是一个团队,均是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自1月28日进入疑似患者隔离病房工作至今。

如今,疫情防控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疑似患者的医治和护理,显得日益重要。在这将近一个月的工作中,作者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如何能保护好医护人员?如何减轻患者的焦虑?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团队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COVID-19),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截止发稿时全国已经有近7万人感染,湖北尤其是武汉形势严峻。上海作为一个超级城市,人口众多,同时又面临着复工人群返流潮,因此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作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浦东北部的医疗中心,从1月28日开设隔离病房、收治疑似病例,不时有确诊患者,因此,在医院疑似患者隔离病房工作,同样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现将自己在隔离病房期间工作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重沟通

1.1医患沟通首重渠道

疑似患者一般都是从发热门诊大量病人中筛选而来,很多患者从没想过自己会被“关”进隔离病房,从被“全副武装”的医务工作者怀疑开始,就开始了与众不同特殊关照,从那一刻开始,心里就会发怵,直至被送进一间间小格子间,一切都是未知。

此时的患者尚可接受,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等医护人员离开他的房间后,“隔离”二字就在患者心中疯狂“长草”,自然就产生了多种想法,带来的后果就是焦虑、着急、烦躁、不安等。患者最需要有一个宣泄情感的出口,一个可以诉说的“通道”。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患者减少这种被隔离的感觉。

人这种动物比较特殊,除了身体还有心灵,有人说过身体的养活只占人的小部分,而精神占了大部分, 难怪孔子也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因此,被隔离了身体的患者,我们需要在他自身感觉到精神被隔离之前,立即介入,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在患者进入病房之前,我们都会提前沟通。第一时间用自己手机拨打患者电话,添加患者微信。特殊情况下,比如我们曾遇到一个2个月大的疑似病例,那么我们就得跟监护人提前联系;年龄大的患者我们就留下手机号码沟通。当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比如我们遇到一个患者独自一人就诊,也不知道自己作为疑似病例住进来,进来的时候手机只有一格电,没有带充电器,家人不在上海,我们就留下了他在上海的最亲近的人的联系方式作为备选渠道,同时大家东拼西凑,凑齐了充电插头和充电线,应急想到了办法,以保不时之需。

总之,我们无论如何会在第一时间,给患者一条和我们或者外界沟通的渠道,这一点非常重要,甚至重要到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病房里有个患者孙某,属于病房里少有的特别焦虑的病人之一,因为特殊情况,需要转到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他认为自己可能去了就回不来了,因此坚决拒绝,不配合一切转运交接工作,甚至想轻生,与120转运工作人员处于僵持状态,我们多方人员整整开导了近半小时,甚至还举行了视频聊天,列举了各种相关材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才得以配合。因此,保持医患沟通渠道畅通是首要任务,也是我们这组医护人员的工作创新点之一。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患者群,解答大家共性的问题,同时每天不定时发布正能量的消息和对疾病有利的方法,如教大家穴位按摩,教大家做易筋经,甚至教大家一些简单的太极拳招式,这样的话整个治疗过程就顺利多了。

1.2医护沟通临床不乱

隔离病房常规会设置三个区域,分别是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条件成熟的还设置缓冲区,且各区形成单向通行,因此医护沟通也没有平常那么顺畅。面临同样的患者,工作有分工有合作,也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比如患者信息采集,医生护士所采集的部分信息是相同的,比如身份证号、住址以及部分病史等,如果有个平台能够共享,就可以减少与病人的重复询问,引起患者反感,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对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这一批医务人员进驻的第一天,我们就建立了自己的群,美其名曰——七院战“疫”元宵分队(我们是元宵节进驻的),这样的话沟通就顺畅多了,减轻了部分负担。当然,对讲机我们也在一直使用,且两者优缺点可以做到互补,因此,我们在过程中都很轻松的应对各种困难和突发情况,因为一旦面临问题,我们都会群策群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队的智慧一定大于个人,因此,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我们是一个团队在战斗,正因如此,才显示出了我们团队的优秀能力。

此外,因为收治的病种具有传染性,而且流程较为复杂,且不同的病人需要不同的处理,每个患者都需要填写多张表格,有些是交给医院的,有些是交给患者的,有些是交给120救护车的,有些是交给定点医院的,有些是交给上级部门的等等,十分繁琐,稍不留神可能出错,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平台,一人主要负责,剩下的人都在群内审阅查看,这样就不会出现差错,忙而不乱,保证了工作各个步骤的准确性。

2
自助与互助

2.1自助

隔离病区,其实是相对比较闭塞的一个地方,这样的设置也是为了有效控制其传染性。隔离病区中工作人员因为所在区域不一样,因此同时也都处于相对隔离状态,患者在自己的一个小房间里,更是被隔离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所有人要做的首先就是自助,所有遇到的困难我们都要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即使患者平常可能有些事不该我们自己做,但是特殊时期,我们就需要拿出野外生存的那种能力,说实话,这个时候就是体现我们综合能力的时候。

比如我们这批医务人员正好遇到隔离病房搬迁,各种各样的问题肯定会有,我们一旦进入隔离病区,所有施工人员其余不相干人员都全部撤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病区各位工作人员也是各就各位,不会多一个工作人员,多一个人就多一分风险,面临新的环境,肯定有各种小毛小病,这时需要更多的就是去适应,去改变自己,而不是埋怨。因此,当我们学会了自助,不到一天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2.2互助

在隔离区工作的人员,包括保洁、保安以及患者,这时候就形成了一个互相依赖的小团体,与外界其实均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可以有交集也可以没有交集,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拧成一股绳,大家的界限不要分得那么清楚,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相互帮助,甚至相互关心在这个时候都是难能可贵的。

记得最清楚的患者是一个2个月大的婴儿,她和她母亲待在隔离病房,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妈妈点的外卖到这里后都变凉了,因为隔离病房都是临时改建的,这些问题也在所难免,我们把问题发在群里,集中智慧一起想办法,最终想到了三条办法,使得“冷饭”问题得以解决。比如有一次我们一个护士因为在隔离病房待的时间太长,护目镜充满了雾气,为患者倒开水时什么都看不清,患者会主动说自己来倒开水;有一次我们有位医务人员眼睛被消毒水熏得时间长了,睁不开眼睛,大家齐心协力,使得很快得以恢复。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互帮互助显得尤为重要。

3
守正气

大家都在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是到底怎么才能正气存内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网络言论比比皆是,但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认为如下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3.1做好防护避毒气

做好防护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医务人员首当其冲,在上岗之前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培训,而且培训老师应该是来自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仅仅需要理论培训,经过前期的培训后,所有的医务人员都要提前一天适应,并且经受前一批医务人员手把手的带教,然后再进入临床一线。

由于要节省防护服,因此医生在进去之前同样也要经过护士的严格指导后,才能进入污染区。这里一定要叮嘱我们医生群体,进入污染区一定要接受护士严格。我每次进去都是护士看着我一样一样穿戴好,然后再做最后的审查,合格后才放我进去。同样,出来后也是同样的流程,然后马上淋浴。所以提高防护意识,做好防护也是我们这一组的一大亮点。

除了医务工作人员本身之外,同样也要考虑患者,对患者来说都是以疑似病人身份进来,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是未知,因此,患者自我防护也同样重要。医务人员在接触每一个患者前都要进行手消毒处理,即使在病房患者也要带好口罩,我们一致都认为保护好病人同保护好我们自己同样重要。

3.2提高警惕安心神

我们平常感冒后,经常会说“最近不小心就感冒了”,不小心就是没感觉到的意思,平常怕冷的人一般就不容易感冒,因为冷了他就知道,反而那些说不怕冷的人经常容易感冒,不怕是因为没感觉到。因此提高警惕在防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做到呢?

其实所谓的感觉、警惕、注意等在中医来说都是“心”所主导,心藏身,心为神之本。因此,一切扰乱心神的做法都对提高警惕不利,比如恐惧、烦躁、易怒等这些都有影响,正如《大学》有言“有所岔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不利于精神的内收,不利于心神的安定。

如何提高警惕?我们总结了两方面,一是如上所言让心神安定,让精神内收,尽量避免不良情绪,手机接触时间不要太长,严格控制患者应在11点前入睡,以保证充足睡眠,因为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阳气入于阴方能得到滋养,心神同样如此,只有心神回归身体才能有更多更明显的对外界的感觉。

其次时刻提醒自己,身处环境与众不同,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千万不能有懈怠的心态。

3.3醒脾开胃强中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处于人体中焦,因此守正气很重要的一点自然跟脾胃有关,这也是正气来源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强调的是饮食,我们认为第一点就是想办法提高食欲。在隔离病房繁重的工作中,身心疲惫,无论医务人员还是患者,均对饮食提不起兴趣,这其实就是脾胃功能受到影响的表现,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比如准备了各种小吃,零食,哪种能开口胃,我们就选择哪种,这时强调“胃以喜为补”,不勉强进食,增加脾胃负担,形成不良循环,因此我们时刻注重醒脾开胃。

其次,我们佩戴的香囊也可以起到帮助扶助正气的作用。香囊中一般装的是芳香类药物,其中尤以苍术、藿香、白芷、丁香、肉桂、艾叶等为主,香气入口鼻,香在中医跟脾胃相对应,因此,我们佩戴香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芳香化湿醒脾,同时也能起到芳香开窍的作用,古人有“沁人心脾”之说亦是如此,脾胃功能增强后,中气十足,正气自然就旺盛,自然就能增强抵御外邪的力量。我们在进入隔离病房之前就制作了香囊,无论是床前还是办公室都予以置放,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4饮食有节要适量

饮食有节就是说要有节制的意思,目前普遍认为进入一线前要进补,提高抵抗力,能补的都补上,人参、虫草、西洋参最好越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一来,人体健康的状态是阴阳平衡,补品大量进食后容易导致脾胃运化不良,如果不慎,导致阳气太旺,流鼻血上火等反而得不偿失。

其次,有说法让大家每顿饭都多吃点,能吃到饱吃多饱,这一点其实也有讲究的,古人有言“未饱先放筷” ,每餐吃七八分饱是最佳状态,让脾胃运化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不是给脾胃增加负担,此外太油腻的食物我们也不建议多食,因为脾胃运化负担会因此得到加重,会影响到脾胃,影响到中气,影响到正气。

《黄帝内经》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安从来?”“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因此,我们饮食有节的目标就是让阴平阳秘,阴阳平衡,人体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这才是正气充足的内在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试行第五版,修正版)的通知.2020年2月18日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韩文均(泌尿生殖医学部) 、宋莉芳(胃肠肝胆外科)、 吴雯娟(神经内科)、 庄琳(麻醉科)、 高静洁(产房)。在此特别感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欢迎投稿唠嗑。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