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特刊】一位外科医生在隔离病区的中医诊疗日志(五)
今天是周建波医生在感染性疾病科隔离病区日志的第十天。但喜报连连:他接手的第一批七位患者,全部痊愈!之前看过的患者G、患者H、患者I,只服3天中药,基本痊愈!
第十天
患者陆续痊愈
再次整理诊治思路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阴有小雨
第十天,今晨7点开始查房,患者A转危为安,面罩吸氧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9%,病人自觉非常轻松了!至此,我接手的第一批七位患者,全部痊愈了!心里真的很开心!
今天又随访了一下第一批服用中药的几位患者。
01
患者A,已经无发热、气喘,饮食精神都很好。今晨查房时说非常感谢医生救了他一命,说没想到中药这么神奇,当天吃了3次药就再没发热了!也终于对我吐了真言,说开始服中药时,真的不相信有多大作用。
1.29
男,43岁。1月27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曾服抗结核药物8个月。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普通型)。今晨诉发热,38.8℃,恶风寒,头痛,乏力明显,咳嗽,胸闷。食欲差,早上吃了半碗稀粥,全吐了,口苦。舌红苔白。
考虑胸闷、纳差、乏力症状突出,辨为肺气不利兼脾虚气滞,方药:杏仁10g,桔梗6g,炙甘草3g,黄芪10g,厚朴6g,枳实10g,陈皮6g,木香6g,砂仁6g,白术12g。
1.31
诉饮食略有好转,吃了东西不吐了,但仍发热,体温最高达38.5℃,用退热栓后出汗,汗后怕风。2.3
饮食基本正常,但每天仍发热,怕冷,发热后出汗,恶风,体力、精神虚弱。舌红,苔白腻而厚、不燥,脉浮数。他很紧张,复查了肺部CT,提示炎症范围扩大。仍发热2~3次,最高达39℃,每次发热前仍怕冷,不发热时不怕冷,但恶风。气喘、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下床行走则气喘乏力,生活自理较为困难。
方药使用柴胡桂枝汤加减。2.5
晚上病情基本平稳,无发热,出汗、恶风缓解了,精神逐日好转。
02
患者B,这几天诉精神、饮食都还可以。
1.29
患者B,女,34岁。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普通型)。今晨查房,诉发热,体温最高达39.1℃,每次发热前有怕冷,不咳嗽,呕吐一次,腹泻,大便稀,奇臭。
辨为协热利兼少阳郁热,方药:葛根15g,黄芩10g,黄连10g,甘草3g,柴胡15g,白芍10g。
1.31
诉未再发高热,体温37℃多,腹泻停止,感觉轻松多了。2.3
自觉状态比较好,停止服用中药。
患者肺部CT▼
2020年1月25日 _ _ _ _ _
2020年1月29日 _ _ _ _ _
2020年2月2日 _ _ _ _ _
2020年2月6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进行翻看)
03
患者C,昨天已出院。
04
患者D,又找我要再吃几付中药。诉无发热、呼吸困难,但咳嗽较频繁,每一发作连咳数声,痰白,量少,活动时仍稍有气喘。饮食及二便正常,精神好,无乏力。舌淡红,苔白稍厚,脉缓。
辨为寒湿郁肺证,处方:蜜麻黄10g,苦杏仁12g,炙甘草6g,荆芥12g,防风12g,蝉蜕6g,僵蚕6g,法半夏12g,厚朴12g,百部12g,蜜款冬花12g,枇杷叶18g。
1.29
女,62岁。1月29日晚入院,不吸氧时指氧饱和度89%。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诉发热,最高达38℃,怕冷,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气喘,胸胁胀闷,无乏力,厌食,发热前舌红苔薄白,纳差。心率120次/分,鼻导管吸氧,28日晚9时入院,29日夜班血氧饱和度下降,改为面罩吸氧,让家属来陪护。辨为邪郁少阳兼肺气不畅,方药:柴胡20g,黄芩10g,法半夏10g,干姜3g(代生姜10g),党参10g,炙甘草3g,厚朴6g,枳实10g,杏仁10g,桔梗6g。1.31
诉服药后未再发热,气喘好些了,心率从120次/分逐渐降到80次/分左右。2.3
她的情况稳定下来后,已移交给其她医生管理。
患者肺部CT▼
2020年1月25日 _ _ _ _ _
2020年1月25日2020年1月29日 _ _ _2020年1月25日 _ _
2020年2月5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进行翻看)
05
患者E,没有特殊不适,精神、饮食都正常。
1.29
患者E,男,41岁。1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普通型)。今晨查房诉发热,最高达38.5℃,发热前怕冷,出汗多,乏力,口干。辨为少阳证兼肺气不利伤津,方药:柴胡20g,黄芩10g,法半夏6g,干姜3g,党参10g,炙甘草3g,天花粉15g,杏仁10g,桔梗6g。1.31
服药三次后,精神明显好转,无发热,食欲比以前好些了。2.3
病情稳定,没有再服中药了。
患者肺部CT▼
2020年1月26日 _ _ _ _ _
2020年1月29日 _ _ _ _ _
2020年2月2日 _ _ _ _ _
2020年2月6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进行翻看)
06
患者F,这个老爷爷,第一次吃中药时同时服用克力芝片,三付药吃完后我没去看他了。主管医生说他这几天饮食没胃口,精神也不好了,要求吃中药。见到了我时诉:乏力身重,纳差,偶有咳嗽、咳痰,痰中有棕色物。恶风、无汗。舌淡红,苔灰白而腻,脉迟缓。
辨为寒湿郁肺兼肺气亏虚。处方:黄芪15g,白术12g,防风6g,法半夏10g,干姜3g,茯苓15g,炙甘草3g,陈皮12g,六神曲15g,茜草12g。
1.29
患者F,男,67岁。1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普通型)。今晨查房诉胸部胀痛,睡眠差,食欲差,发热,37.7℃。辨为少阳证兼湿邪困脾,方药:柴胡20g,黄芩10g,法半夏6g,干姜3g,党参10g,炙甘草3g,木香6g,砂仁6g。1.31
服用三次后,自诉无明显不适。因为他同时吃了抗病毒的克力芝,也不好说中药在起作用。
患者肺部CT▼
2020年1月29日 _ _ _ _ _
2020年2月4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进行翻看)
经过这一阶段的斗争实践,初步掌握了这个新冠病毒致病的规律,今天再次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
第一,先谈谈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判断。
大家争论最多的是以肺部CT为主,还是以病毒核酸检测为主。两者的价值何在?肺部CT影像表现客观,容易把握,但要注意和既往肺部的影像进行鉴别。如果阅片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与病毒性肝炎的抽血检测不一样,是用咽拭子的方法。这里面就有一个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假阳性是试剂抗体的问题,假阴性一方面和试剂有关,一方面和采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未采集到核酸病毒,肯定是阴性结果。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病毒核酸按照现行的检测方法,转阴特快,甚至在几天之内。临床上经常见到,有典型的临床表现,CT影像也典型,但核酸检测阴性,根据现有指南标准,只能判断为疑似病例。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规律,一般第一周无特异性表现,而第二周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越来越重,那么这个病毒核酸检测用于早期筛查病人更有价值。而到了第二周,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之时,无论核酸检测是阴性或阳性,都没有多大价值!而肺部CT却成为诊断和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
第二,谈谈治疗。必须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这个观点基本上没有多大争议。
西医治疗方案指南上都有,谈的比较客观。我想重点说说中医的辨证施治的体会。
1.中药要早介入,在早期应该是主要治疗措施,尽最大可能防止向危重症转化。
2.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发热为主,而发热前每次都有恶风寒、食欲不佳、胸胁胀闷,使用小柴胡汤加减,疗效非常显著,而在临床上是经得起检验的。如果有头痛、出汗,合用桂枝汤,气喘加厚朴杏仁。这是医圣仲景的教诲。这个发热,是热郁肌表,不能透达所致。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无效。
第二类,就是不发热,而以气喘、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用三拗汤加减宣肺平喘,利咽止咳化痰,效果很好。其他的头身重,食欲不佳,干咳咽痒,乏力的等等,病例数不多,当观其脉证,依法治之。
后来记录的患者G,患者H,患者I,都只服了3天的中药,基本上都痊愈了。
补记一位印象比较深的患者J,女,54岁。2020年1月22日入院,诊断:疑似新冠肺炎。前天遇到我查房,和她同一个病室的患者C已经出院了,要求也要吃中药。她主诉饮食不好,有食欲,但吃一点东西下去好像吃了几碗饭一样,很难受,胃口不好也就没有力气。舌红,苔黄腻不厚,不燥,脉缓。
辨为湿热蕴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处方:黄连6g,黄芩12g,法半夏10g,干姜5g,党参10g,炙甘草3g,枳实10g,木香6g,砂仁6g。
处方开完后,有点拿不准,仲景用此方治疗寒热错杂痞。所以今晨专门来回访她。她说吃了两天药后吃饭就正常了,精神也好了!虽然带着面罩看不清脸,但是我刚说话她就问我是不是给她开中药的那个医生,把我的声音都记住了。
第十一天,第十二天
清肺排毒汤不可照搬硬套
我总结了一套诊疗大全
……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周建波,整理者:徐敏,在此特别感谢,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