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医案】胆石症汉方治验

【医案】胆石症汉方治验

患者是我的友人 S 氏,职业为药剂师。平素身体结实,发育和血色均良好。

这位友人于 1925 年秋天因胆石症疼痛而注射吗啡等药物治疗,但仍控制不住剧烈的疼痛,服 1 剂大柴胡汤后而痛止。我建议他即使疼痛止住后也要继续服用大柴胡汤 1 年左右为好。其服药月余,因无疼痛发作,也无其他痛苦,便作罢了。1 年后,剧烈的胆石症疼痛又发作,没敢怠慢,便很快服用大柴胡汤,但药物被吐出,疼痛越来越严重。

于是便邀我诊察。疼痛从右季肋下射向右肩,右胁下胆囊部位坚硬而有压痛。体温为 38.0℃,大便秘结。症状与上次发作无大变化。

“可以使用大柴胡汤,这正是《师论》(著者及年代不详——译者注)中的呕吐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之证。再服药试试吧。”我说完便回去了。

于是又服大柴胡汤,但还是吐出了药物,疼痛也止不住。便又邀我往诊。

我默默地诊了一会儿脉。强烈的疼痛不时发作,这时脉也变得弦紧。疼痛有所缓解时脉大,疼痛加剧时脉变得弦紧。

《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条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我考虑患者的病情与该条所述十分对应,于是投予大黄 1.0g、附子 0.5g、细辛0.5g 为一次量,水煎顿服。服药后约 5 分钟,腹痛缓解,腹部膨胀的感觉消失,也能够自己翻身了。继服该药,大便亦下,疼痛也完全消除了。

相当于大柴胡汤的“寒下”,大黄附子汤属于“温下”的方药,也就是说,二者均具泻下的功效,但前者有寒凉的性质,后者有温热的作用。即使是同一个患者患了同一种疾病,也有时宜用寒下剂,有时宜用温下剂,任何时候都必须充分辨证来决定所使用的方药。(《汉方诊疗三十年》)

注:医者对疼痛与脉象的关系做了细致的体验,这种入细观察的精神让人敬佩!可以想象,当年记录大黄附子汤条文的先民,也一定是这样观察病人的,大塚敬节的实践无疑是他们诊疗活动的再现。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古人记载的典型表现,都是疾病发作时的亲眼所见。而今天,许多来到诊室的病人却处于缓解期,有些典型的方证不容易看到,这可能是家庭出诊与诊室看病的不同吧。

“即使是同一个患者患了同一种疾病,也有时宜用寒下剂,有时宜用温下剂,任何时候都必须充分辨证来决定所使用的方药。”是的,患者胆石症初为大柴胡汤证,后为大黄附子汤证,但不能从寒下剂与温下剂的角度来认识。抛开脉象不谈,就两次发作的腹痛来说,表现是否都一致呢?既往服用大柴胡汤有效,应该属于大柴胡汤证。本次以疼痛为主症,呕吐不是主要的,与大柴胡汤条文所云的“呕吐不止”不一致。“右胁下胆囊部位坚硬而有压痛”应该理解为“胁下偏痛”,而不是条文所言的“心下急”,部位仅限胁下,未及心下。因此,患者的表现与大柴胡汤条文有偏差,或者说,第二次发病初断为大柴胡汤证受到了第一次诊治思路的错误诱导,希望诸位医家在临床中慎之戒之,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本文摘自《汉方治验选读》,内容仅供中医人士交流学习之用,读者如需照方抓药,还望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汉方治验选读》,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专注于汉方治验的分析。作者选取了矢数道明、大塚敬节等汉方医家240则治验进行评说。重点围绕用方思路探讨、方证识别要点、类证鉴别诊断等方面,也涉及医者诊疗心路的探寻,以及对治验亮点、启发与借鉴等提出自己的看法。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及汉方爱好者参考。

编辑推荐

作者选取日本医家治验240余则进行评议,或举其善,或提其要,或钩其玄,或申其义,或质其疑,或道其短,或驳其误,或补其缺,旨在求真。其书是医案的研究鉴赏之作,更是对经方应用思路方法的探索,是一本学术水平较高的日本汉方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

杨大华,江苏省东海县石榴街道卫生院副主任医师,致力于经方的实践与研究,编著《皇汉医学选评》《十年一觉经方梦》,参与《经方100首》第一、第二版以及《方药真传——全国名老中医经验调查》编写。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汉方治验选读》,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医案】吴茱萸汤治一危重头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 【医案】汉方治疗胃溃疡,常用这几个方剂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