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全国著名中药鉴定专家张贵君教授!
中国商品学会副会长/兼中药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河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检科标(北京)医药认证中心中药认证首席专家,淄博岜山集团中医药首席科学家,淄博万杰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张贵君教授,于2019年10月4日上午10时56分,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猝然辞世,享年65岁。
1954年9月,张贵君生于黑龙江安达的普通农家,自小聪慧明理、勤奋好学;未及十八岁任教于安达老虎岗中学,历教初高中诸多学子,传授语文数学和俄语。二十三岁,求学于黑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以品学兼优而留校任教,谱写教书育人、授业解惑、著书立说的新篇章。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四十二岁晋升教授;1995年被国家授予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四十六岁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任教期间,先后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访问学者,北达俄罗斯,东渡日本、韩国从事中药研究和学术交流,力推中医药走向国际;参与创立组建中国商品学会。辞世前任中国商品学会副会长/兼中药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河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检科标(北京)医药认证中心中药认证首席专家,淄博岜山集团中医药首席科学家,淄博万杰中医药研究所所长;集诸多荣誉和职务于一身。
张贵君教授一生为教育事业、中医药事业贡献着热与光。倾注于中药药效组分及药效组分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学研究、中药基原与药效组分资源研究。主张“传承为基石、创新促发展”,坚持以论证方法学为重点的中药教育学术思想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合作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中医药要继续发展下去,必须回到两千年前,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寻找答案”的科学思路。提出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新概念。提出中药质量标准应建立在传统中药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包括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三项指标。创立中药药效组分既是中药标准物质、中药基原应分为药品基原和药材基原、中药资源应分为药品资源和药材资源的研究思路。
张贵君教授四十六年如一日,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血,全部倾注,以一生的勤劳朴实与执着,谱写了对教育事业、中医药事业无限忠诚的壮丽诗篇。教授学子数万,培养硕士博士近百,桃李满天下、精英遍寰宇。独撰和主编学术著作、教材1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创中药生物鉴定方法学、立中药药效组分理论,著作与身齐、立论泽后世。
张贵君教授为人忠厚、平易近人,正直善良、磊落光明,侠肝义胆、古道热肠。您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中医药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努力奋斗而至光辉伟大的一生。为人子,您尊老尽孝,心细入微,三春晖,寸草心;为人夫,您忠诚尽责,精心呵护,守望相助,惺惺相惜;为人父,您严慈有度,悉心抚育,言传身教,尽职尽力;为人师,您以身作则、刻苦钻研,谆谆教诲、尽心尽责。仰,您无愧天地事业和初心,俯,您无愧父母妻儿与使命!
伫立灵前,桩桩往事,萦绕心头,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您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师德风范和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怀念您诚心待人、热情助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我们学习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家乡熟悉温暖的土地将伴您安息长眠!我们在此沉痛悼念,共系哀思而不忘。来世不可知者也,您的著述,或有时而不彰;您的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大道不繁、科研求简”之立论,由学子广布,与天地同久,共日月永光。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万杰中医药研究所,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分别来自万杰中医药研究所,在此特别感谢!,欢迎投稿唠嗑。
● 肝病常用药——大青叶
● 他竟把无效医案当成宝,研究了个透!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