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而论小建中汤,妙哉!
虚劳病的本治之方为小建中汤。知小建中汤方证之义者,知虚劳病之病机。虚劳病久者,治在金木和木水之间,方证以薯蓣丸和八味肾气丸对待。建中之义
小建中汤所治之病,为渐进性、消耗性的内伤病,以精亏为本,以虚热在上在外、虚寒在内在下为特征。
“春三月,天地俱生。”教科书中一般认为,脾胃主肌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由于虚劳病主症以精亏气虚、肌肉萎软、血气枯萎、脾胃虚寒为主,似乎应是脾胃之病,实则不然。
脾胃属土,地也,土脏之生分为两途,一则在肝,一则在肾,肝主发陈,以生血气,肾中真阳,以生三阴,故《伤寒论》太阴病主方,一为桂枝汤加减,一为四逆辈。
生理上讲,真阳含藏在阴精之中,“负阴抱阳”而为养,如此则真阳潜藏在下,肝木才能正常发陈,然后启动脾胃三焦等运化水谷而生营卫、血气,然后四肢肌肉得充、脏腑得运、精神得养。一旦阴精亏虚,则阳根不藏,真阳外溢,肝木疏泄发陈失常,中则无从建始,久成虚劳。
人身阳气仅此一团,真阳沿手足阴经而外上,中不得阳气温生,则中无从建,故虚劳而里急。
建中之要在于发陈的正常,发陈正常之要在于真阳涵藏于阴精之中,阳藏之要在于精足,精亏则阳根不藏、发陈不用而中必不得建,此是先天启动后天的秘要所在。
中,通土气,至阴之性,土之建全在发陈,求之在肝,“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故名之以“建中”。
至于《伤寒论》之理中汤,是中已建而脾胃寒湿,病在脾胃而不在肝,故名理中。此是建中、理中之不同也。
本文摘自《生命大观: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生命大观: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王朝阳,男,47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儿科大学荣誉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出身于医学世家,全面继承父亲王端义教授的“运动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师从于蒲辅周先生(周恩来总理之保健医)的亲传弟子、广安门医院薛伯寿教授,对热病、妇科、儿科、老年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治疗皆有很深的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跟随白广远先生修习太极拳二十年。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生命大观: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作者:王朝阳,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对于中风的治疗,正确运用虫类药是关键
这个医生针扎太疼,是不是不管用?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