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冬天了,不仅穿得比别人薄,还燥热……到底啥毛病?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过了小雪这个节气,行人的外套都明显增厚,天气预报也时而发出大风或寒潮预警,然而这种天气,却有患者浑身燥热,穿着单薄,寻常的清热之法又不管用,怎么治呢?
涂某,女,20岁,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
主诉:全身燥热难忍,并非时发时止那种,一年四季即使冬天也穿得很单薄。感觉燥热,其他并无异常。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门诊部经多位老师看过,既有经方派,也有常规思路,大致从退少阳阳明郁热,或者清热凉血,效果无。
舌质微红、芒刺多,苔白腻;脉弦细有力。
病机:外邪内伏表里通道,受正气内出则感之为热。
予以升降散合达原饮加减。
僵蚕3g,蝉蜕6g,姜黄9g,生大黄9g,淡豆豉9g,山栀仁9g,柴胡6g,黄芩6g,知母6g,草果8g,厚朴8g,槟榔8g,连翘6g,忍冬藤6g
嘱咐其若有腹泻,属正常,不必停药。
患者服药3付,腹泻3次,燥热已退。服到第三副时,适月事到来,以前一直有痛经,这次痛经不明显,知是大黄逐瘀之故。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2——从伤寒六经到六机辨证》,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本书从八纲病位入手,以位置—通路—动力的要素关系变化研究经方体系内病机规律。将伤寒之普律常态病与体系内复杂病机之杂病区别分析,对《金匮》条文选注、《伤寒论》三阴病条文切入病机病态层面之解析。并基于此铺垫而渐入,从六经体系的病机要素中整合创新提出“六机辩证”体系,理法方药雏形初具,其六机体系解病拆药,能自圆其说。“六机”融方药证于一体,又脱离“方证”“药证”及“经别”的概念局限,把握伤寒体系内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与特点,细化分析中,常有精妙之论,虽新奇而不叛道,可期为伤寒学术发展的奚径之路。
作者简介
文愈龙,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师,青年中医学者。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2——从伤寒六经到六机辨证》,由中医出版编辑发表。,欢迎投稿唠嗑。
● 运气方正阳汤,巧治患儿急症
● 吃得不对,皮肤受累,中药“解毒”,是把好手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