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调体治病两不误,有方有守疗痼疾

调体治病两不误,有方有守疗痼疾

:王晓军,河南南阳人,自幼随父学习中医,后跟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继承黄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使得学习经方更加直观、通俗、实用,其所创立的中医学习平台“经方研习社”,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300人。王晓军具有30年中医内科临证经验,善于用经方诊治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并时常受邀在全国各地坐诊及进行中医临床课程讲解,诊病疗效好,讲课通俗易懂,受到基层中医医生以及患者的一致推崇欢迎。王晓军与黄煌老师合著的《黄煌经方助记手册》于2019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读者喜爱。

患者,女性,24岁。身高168cm,体重52kg。

主诉:过敏性鼻炎。患者自述每天频繁打喷嚏,流清涕,咽喉不利,咽痒欲咳,饮食、睡眠均可,大便略干;月经稍有延后,但是经前没有乳胀,没有痛经;睡觉时变换位置就会出现头晕,甚至起床时动作过快、过大也会头晕;无口苦口干,食欲好。
处方:小柴胡汤2g,过敏煎1.5g,葶苈子0.5g,苓桂术甘汤1g,四物汤1g。
以上为中药超微颗粒(注:本书所用颗粒皆为超微中药颗粒配制),共开30 次的量,每天2次。
二诊:初诊方应用后,头晕症状已经完全消除,打喷嚏、流鼻涕症状也好转大半,守方续服。
【体悟】
首先是辨体论治。患者白瘦、发干而无明显热象,位置性眩晕明显,一般认为凡是与体位改变有关的病证大都与痰饮有关。《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所以选择苓桂术甘汤。患者身高168cm,体重才52kg,明显有物质基础之不足,同时月经稍延后,无口干口苦显示无热象,故选用四物汤合方苓桂术甘汤来调体治疗。
学习黄煌老师的方-病-人体系后,在临证中我很重视采集患者的身高、体重、肤质、肤色及腹证,这样在书写病历的时候,患者就很鲜活地跃然纸上,而不是简单的主诉加上一大堆阴阳五行的猜测推论,最后处方用药。方证方证,就是用方的证据,这个证据有客观的、有主观的,但是如果脱离客观的指征,全部用主观猜测和推导,那中医的传承只能是陷入云里雾里的理论纷争中。该患者明显偏瘦,这时判断其物质基础不足,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吻合。生理学认为,局部水潴留,组织水肿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也因此日本汉方把四物汤与苓桂术甘汤的合方命名为“联珠饮”,这张方对于因物质基础不足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状态有很好的疗效,按传统中医的理解就是“血不利则为水”。
其次是对病论治。病情迁延反复,同时有免疫系统疾病,体质一般不够壮实,故选用小柴胡汤来调节免疫,针对的是疾病谱。而过敏煎加葶苈子则是针对过敏性鼻炎之的对用方。这样用方可以说是丝丝入扣、面面俱到。当然这种体质因素引起的疾病需要滴水穿石之功,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所以一次性开具了30次的药。
当然水饮证的治疗并不只是一张苓桂术甘汤,还有以下几张常用的治水方需要鉴别使用:①防己黄芪汤,用于胖而能食、无力者;②五苓散,用于腹肌松软,有脂肪肝、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出现口渴而小便不利者;③真武汤,用于有腹痛、大便不成形或腹泻者等。

本文节选自《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内容提要

王晓军曾跟师黄煌教授,在继承黄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临床上擅长运用经方诊治各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本书收录了60例王晓军亲诊病案,每则医案不仅真实记录了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而且还详尽介绍了自己的诊治思路,如何选方用药,如何转方接方,其中的思考及经验教训,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说理方面,少了阴阳五行等理论说道,多融入一些临床及现代医学知识;少了人与亦云的俗套陈词,多了作者自己的独立思考,更多的指明用方的切实证据以及临证抓手,让读者可师可法,有所启迪。
全书贴近临床,简明直白,平实真切,读之让人耳目一新,可资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经方爱好者学习、借鉴、参考。

作者自序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中医医生,9岁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学习中医,14岁背诵《伤寒论》,但前面背诵后面忘记,而且水平始终停留于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状态;19岁进入中医临床,不知不觉已经30余年了,虽然也偶尔学用一下仲景方药,但因为没有真正领会仲师处方用药之心法,所以在应用时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并且加减药物不得其要,临床疗效往往差强人意,这都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没有名师的点拨、引导,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倍感艰辛。

中医学派林立,体系繁多,且各持己见,而又似乎都有道理,往往令人莫衷一是而不知所从,令笔者时常感叹:不读书则大脑空洞无物而无可依凭,但读书越多却又觉得无法判断孰是孰非而漫无定见……非常幸运的是,2008年的春天我发现了“黄煌经方沙龙”网站,一下子被其中的文章和真实、生动而且精彩纷呈的案例吸引住了,并且跟随该网站中的引导阅读了黄煌教授的全部著作,特别是当读到黄老师的“有过对中医教科书理论虔诚的信仰,有过面对中医前途而找不到答案时的迷茫和困惑……有过怀疑而又不敢怀疑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焦虑,也有过大彻大悟后的痛快淋漓……”(见《张仲景50味药证序》)这段文字时不经意之间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通过深入地学习黄师著作,并将之验证于临床,我深深地被黄师所提出的方- 病- 人三角辨证的经方医学思维所折服。黄师的这个思维体系来自对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精心梳理并实用的解读,来自对临床实际疗效的观察总结和无数次的重复求证……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笔者临证亲自诊治的医案。医案是医生临床诊疗真实的还原和记录,笔者平时非常喜爱阅读,因为通过阅读医案可以给我们临证用方带来灵感并大大拓宽我们的用方思路。但是笔者也发现有些医案脱离临床实际,其中描述了很多疑难病案。例如十多年的顽疾竟然用两三剂药治愈了,却也没有讲清楚其处方用药背后具体的思路方法,即为什么选某方、为什么要合某方,又为什么要增减某味药物等,这样的医案除了让读者羡慕之外百无一用。恩师黄煌教授经常教育我们做学问要“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笔者时刻铭记于心。这本书所有的医案均附录了笔者诊疗思路的全过程,意在抛砖引玉,为中医学术的传承贡献个人的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王晓军,河南南阳人,自幼随父学习中医,后跟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继承黄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使得学习经方更加直观、通俗、实用,其所创立的中医学习平台“经方研习社”,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300人。
王晓军具有30年中医内科临证经验,善于用经方诊治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并时常受邀在全国各地坐诊及进行中医临床课程讲解,诊病疗效好,讲课通俗易懂,受到基层中医医生以及患者的一致推崇欢迎。
王晓军与黄煌老师合著的《黄煌经方助记手册》于2019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读者喜爱。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作者王晓军,陈伟,王晓彬。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强骨饮——治疗骨质疏松的良方

● 老先生秘而不传的“退热十二法”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