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就奇在这!
董氏奇穴针灸技术,是董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在其家传奇穴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一套独特针灸体系。该法源于山东,流行于中国台湾,经董氏再传弟子左常波10多年的传播,在中国大陆针灸学界影响深远。
董氏奇穴针灸技术具有两大特征:①源自齐鲁民间,极具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质;②与道门相连,富有浓厚的中华道学特征。整体架构是在传统十四正经针灸体系之外,发展出了另外一套针灸范式,二者互为经纬,相映成趣。
该技术分为董氏奇穴和董氏针法两部分。董氏奇穴号称共有740穴,目前真正公开的尚不足200 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 、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依次称之为:一一部位、二二部位……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12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临床中,以董氏掌诊为诊断方法,特种针法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尤重刺血针法,对各种痛症、神经系统疾病、内科慢性病、妇科病、心理疾病、多种皮肤病以及各种疑难怪病等疗效可观。
董氏特种针法
(1)倒马针法:即采用两针或三针并列的方式,是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两针并用为小倒马针,三针并用为大倒马针。具体操作可依序扎针,均以得气为度。
(2)动气针法:以动引其气之义。即在某个特定穴位进针得气后,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患处的方法。针后病痛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互通应,起到疏导与平衡作用,停止捻针后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放果好,可立即出针;若病程较久,则宜留针,其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同时令患者不断活动患处以引气。
(3)牵引针法:即先以健侧远端取穴为治疗针,再以患侧远端取相关穴位作牵引针,然后两端同时捻针,交互感应,遥遥相引。这样患处必在两穴之间,再配以动气针法通而调之,往住立见奇效。牵引针法真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4)不定穴针法:此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有病必有象,有象必有应,取应必有验,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杏林绝活》
《杏林绝活——中医药特色疗法操作规范》(一)
本书为广东省中医院10年来“杏林寻宝”工作引进与传承的40种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汇编,涵盖了针、砭、灸、药、导引、按摩以及诊法等多个技术门类。该书充分体现我国传统中医学在多个领域内的独特技术内涵,内容丰富多彩、真实可靠,入选技术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这些特色技术经过了临床实践的验证,编写单位有关同仁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结和提升,具有较为可观的推广价值。为了便于传播,本书采用了相对统一的编写体例,适配相应的视频内容,适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的读者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购书请扫码或者点“”
扫码可购书中医出版出品干货、干货、都是干货!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杏林绝活——中医药特色疗法操作规范》(一)。,欢迎投稿唠嗑。
● 经方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 “鬼手神针”石学敏的针灸精华,都在这本书里了……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