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风的治疗,正确运用虫类药是关键
风阳内动,血瘀痰浊,闭阻经络是中风病的基本病理。
其临床表现如四肢拘急、舌强言謇、肌肤麻木、口眼歪斜等,无一不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风阳内动,经络阻滞的表现,且该类症状从起病初期即得,会跟随中风患者整个疾病过程。
对上述症状的治疗,曾老推崇著名医家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中风病的经络闭阻与一般意义上的“瘀”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络阻更为深伏,病变也更为复杂。
尽管对血瘀与络阻不能简单地比较轻重, 但从临床实践来看,对于络阻的治疗更为棘手。这显然与“络”之所在及络阻形成的过程密切相关。此外,“络阻”还可理解为一个阶段或过程,病变由“经”到“络”,反映的是一个由气至血、由浅入深的过程。
关于通络的方法,叶氏有辛润通络和辛咸通络之法。所以用辛者,叶氏认为“辛散横行入络”,且多能行气、散结、止痛。
辛润通络常用当归尾、桃仁、红花、牡丹皮、赤芍、威灵仙、秦艽、降香、延胡索、络石藤等。
辛咸通络多选用虫类药,所以然者,叶氏认为虫蚁尤能搜剔络道邪气, “飞者升,走者降,灵运迅速”,功专“追拔沉混气血之邪”, “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叶氏效法仲景治劳伤血痹诸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如 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地龙等,轻灵流通,松动痼疾,搜剔络中病邪,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
故曾老在整个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超急期过后,十分重视息风、通络类中药的使用。
节选《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
曾定伦,家学渊博,师从名家,
其父曾汉昌早年跟随名医曾雪樵学医,
曾花费精力著《温病条辨歌括》一书,
时人争相传抄,影响广泛。
曾老师80年代创立新说治中风,
并专注内科杂病,强调辨证
方剂运用灵活。
部分目录
此书有大量详尽的真实医案的记载、总结和追访,突出其疗效显著,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启人医绪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思辨方法和临床经验,对广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临床中医药人员提高中医素养。
(扫码可下单哦)
购买可或扫码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灌肠,是一种什么神奇疗法?
● 200年前的秘方,他无偿献给国家!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