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常见病脉要精义
柴嵩岩,生于1929年10月,当代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第三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曾获第十七届宋庆龄樟树奖,成为设奖25年来,125位获奖者中首位中医药界获奖者。
脉象在中医妇科疾病辨证中的意义
柴老认为脉诊在疾病的辨证中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但是也指出,脉诊绝不能作为辨证的唯一依据,即使是妊娠恶阻这一简单现象,也应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方可诊治。在给学生讲解脉诊时,柴老经常背诵《脉学正义》开篇语:“四诊之序,望闻为先,切脉居后……盖察脉以审病,只是参考病理之一端,万不能不论声色形证,仅据脉理,以审定其为寒为热,属实属虚……凡此种种脉象,无不可以偶见,而亦无不可以兼见。苟非合之声色辨证,虽有高贤,不能下一断语。如谓精于脉法,但一下指,不问其他,而竟能洞见隔垣,则从古名家,未闻有此高论……”她以此来告诫学生,对诊脉的认识万万不可偏颇。柴老辨脉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重视脉象中是否带有滑利之象,以辨别血海的状态;②重视脉象中尺脉是否有力,以判断肾气是否充盛;③通过三部脉的不同表现判断脏腑功能是否协调。其中对脉象中滑象的提示尤为重视。柴老指出,在女性生理方面应注重阴血是否充盛。若阴血充盛,脉象中则带有一定的滑利之象。也可以理解为,妇人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阴血及血海的充实度。故在治疗妇科疾病过程中,通过对脉中滑象的有、无,有力、无力,脉体宽度的辨别,以及在临床中结合患者的年龄、体形等情况综合判断,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血海的充足程度。在治疗月经病时,对脉象的辨别有着重要的参照性。同时柴老明确指出,妇女之脉象可受许多因素影响而变化较大,如年龄、经期、妊娠、更年期等,甚至职业不同,脉象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临床中判定疾病和确定治则时绝不可独用脉象,一定要综合认识,方显客观。
通过脉象可以对患者当前病证状态进行判断
对于月经稀发或闭经的患者,对脉象的判断重点集中在脉的滑利之象。柴老认为此类疾病多有不同程度的血海不足,故脉象中是否带有滑象是有认证意义的。如脉象沉滑有力,说明血海未枯,疗效预期较好,易于恢复;若脉见细滑,说明血海不足;若脉沉细略滑,说明血海匮乏较重;如脉见细滑数,常说明血海亏损兼有伏热之象,此类脉象于现代人为多见;若脉沉弦滑,考虑患者情绪中有紧张之象,治疗时应适当调理情志;而如果患者脉见沉细无力无滑象,则提示血海已有重度受损,治疗难度较大,且疗程长。在治疗过程中切脉时出现滑象,则说明已枯之血海已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之象。对于崩漏患者,柴老认为对脉象的判断尤为重要。因为此类患者多虚实夹杂,而邪实中或有邪热迫血而崩,或有瘀血内聚,客夺主位而漏,脉象表现会因证而不同,重点在于判断病情是以邪实为主还是以正虚为主。崩漏患者由于出血较多的缘故,脉象本应表现为细弱、沉细等阴血不足之象,但若脉象中出现数大之象时,常说明有邪热迫血的情况,所谓“脉大病进”是也;若有弦紧、弦涩之象,则说明瘀血内聚以致血不归经。若以邪实为主,治疗时应注意以祛邪为主,不应过用收敛止血之品,以防“闭门留寇”,病必不除。若治疗后脉象现本虚之象,则说明病邪已去,可根据病情补虚收敛、止血养血,以达疗效。当然,在判断过程中要同时结合舌象、基础体温变化,以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等因素进行施治。对于不孕不育的患者,因其病因病机复杂,且所要关注的因素较多,需要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而在脉象上,柴老主要关注点在于:一是从脉中滑利之象判断血海是否充足;二是从尺脉有力程度判断肾气的虚实。再结合其他资料,如年龄、病史、舌象、基础体温、症状等,从而得出对患者目前状态的判断。对于胎动不安的患者,柴老认为通过脉象以判断妊娠状态尤为重要。妊娠脉象应滑而有力,且脉体较宽。若脉见细滑而数,则属内有伏热,易致胎动不安,治疗多以清热安胎为主。而脉细者主不足,治疗时仍应注意调补阴血以养胎;若脉见弦紧,且患者有精神紧张,则提示肾水不足以养胎,肾阴亏而水不涵木。若为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患者见此脉象,更应考虑肾水不足的情况。此时治疗应以补肾水而安胎为主,并要注意阴虚生热扰胎的可能性。
通过脉象可以对预后及疗效进行判断
患者的脉象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于疗效与疾病预后的判断是有一定提示意义的。对于月经稀发或闭经的患者,此类患者脉象中是否带有滑象,并且是否有力、有根,是预后及判断疗效的重要参考内容。若脉无滑象,且沉细无力,预后多差,疗效不佳。若脉渐有滑象,脉动渐渐有力,脉体从细渐宽,则提示疗效已见,患者预后也较好。对于崩漏出血的患者,若脉象中出现数大之象,则说明有邪热迫血,预后或疗效均应多加关注。若脉现本虚之象,治疗后脉见滑象,并渐渐有力、有根,则预后及疗效可能较好。对于胎动不安的患者,要综合判断,其中注意各种激素指标是很重要的。在辨脉的过程中,参考年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柴老指出,不同的年龄段,脉象有各自的特点。如青年患者的脉象,滑利之象明显;而中年以上的患者,因为阴血已亏,脉象滑利之象已明显不如前者,有时会略带弦象。这些是在辨别预后与疗效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进去的因素。还有一些特殊患者,如小儿性早熟患者,若脉中已带有滑利之象,反而说明病情较重,应随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临床中,脉象往往是以两三种脉兼见为主要表现形式,如细滑脉、弦紧脉、弦滑数脉等,所以柴老对于妇科脉象的分类是以脉象的主要表现为依据,以《濒湖脉学》《脉学正义》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来进行的。妇科疾病常见脉象基本内容主要有滑脉类(主要包括细滑脉、弦滑脉、沉滑脉、滑数脉)、弦脉类(主要包括弦细脉、弦数脉、沉弦脉、弦紧脉)、涩脉类(主要包括弦涩脉、沉涩脉、细涩脉)等。其中各单一脉象的表现形式、一般意义等在各类文献中已经有系统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摘自《柴嵩岩中医妇科舌脉应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柴嵩岩中医妇科舌脉应用》,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介绍了柴嵩岩老师在临床中应用舌脉辨证诊查疾病的理论和经验。总论简述了辨舌、辨脉的基本概念,以及舌、脉象的分类要点。各论从具体病种和临床病例出发,详述了舌脉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其间蕴含着柴嵩岩老师浸淫临床六十余年的深厚学术经验,体现了中医传统诊断疾病方法的现实意义。本书内容精练,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不失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阅读参考的实用读本,可供各大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临床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柴嵩岩中医妇科舌脉应用》。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国医大师柴嵩岩舌诊要点之舌色(附图)
● 国医大师柴嵩岩舌诊要点之舌形、舌质(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