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验案1则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验案1则

路志正强调类风湿关节炎(RA)外因重在湿邪为患,在内则多责之脾虚,尤其脾虚湿盛是主要原因。
辨证立足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决定治以攻、补。
祛邪外出的同时,兼以调和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得生以治本。

久病不已,痰瘀痹阻经络关节,由经入络、由筋入骨导致关节畸形破坏者,多从补气血、滋肝肾、健脾胃、利关节入手,方用补血汤、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化裁。

产后之风湿更宜大补气血,峻补真阴,濡润筋脉,通利关节,不宜过用刚药。

脾胃虚弱者,用虫类药须慎重,或佐入健脾和胃之品。

医案举例

洪某,女,56岁。2001年9月来诊。

患者诉1年前无诱因出现四肢多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晨僵。曾2次到某医院查血沉(ESR)67mm/h、类风湿因子(RF)(+)。诊断为RA,予双氯芬酸、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症状缓解。2001年7月症状复发,加用泼尼松15mg,但诱发急性出血性胃炎而停用药。

刻诊:四肢多关节肿胀疼痛,周身肌肉酸痛,晨僵1小时以上,神疲纳呆,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过劳症状加重。舌质淡黯、有瘀斑,苔薄白,脉沉而弱。辅助检查:ESR 96mm/h,Hb 104g/L,WBC 11109/L,RF(+),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肝脾肾不足、痰瘀阻滞。

治法:补益肝肾,祛瘀化痰,活血通络。

处方:太子参12g,黄精12g,威灵仙12g,地龙12g,茯苓12g,熟地黄15g,桑寄生15g,赤芍10g,白芍10g,红花10g,当归10g,秦艽10g,白术10g,焦三仙10g,制附子6g(先煎30分钟),川芎6g,水煎服,再以全蝎2g装胶囊吞服,每日1剂。

2001年9月18日二诊:腰膝酸软、自汗、盗汗、畏寒症状减轻,双手掌指、食指、中指关节肿胀压痛不明显,能握拳,但握力仍差,饮食增加,体力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药已见效,继用原方减赤芍、白芍,加杜仲12g,骨碎补12g,山茱萸12g。

2001年10月9日三诊:患者可自行来诊,面色红润,精神佳,关节肿胀明显减轻,晨僵30分钟以内,劳累后膝、踝、腕关节轻微疼痛,腰膝酸软、畏寒,夜尿每晚3~4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守2001年9月18日方,减地龙、川芎、全蝎,加姜黄10g,独活10g、防风6g,肉桂6g,桑嫖峭10g。续服15剂后,改予独活寄生丸善后。

2002年3月复查,患者基本无所苦,能够做一般的家务。实验室检查:Hb 127g/L,WBC 7.7109/L,ESR 18mm/h,RF(-),抗核抗体(-),抗核周因子(-),C反应蛋白(-)。
随访6个月未复发。

本文摘自《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风湿病临床诊治中的中西医有机结合是实现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目标的关键问题。《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范永升教授组织全国知名中西医风湿病的专家编写的一本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的工具书。该书分为35章。第一章导论除论述了风湿病中西医病名的演变、中西医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目标、方式与成效、临床研究,风湿病中药新药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发展历程外,专门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五种方式,分别是治疗策略上的结合、病证结合、中西药结合、多手段结合、医养护结合等。第二章至第三十五章共收录了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4种风湿免疫性疾病。每种疾病除分述中西医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外,还专门设立“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与措施”“名医经验”“中西医调护”“诊治指南(方案或共识)”“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展望”等栏目。其中,“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与措施”是其重点,也是特色,旨在为临床中西医如何有效结合提供指导与参考。

本书可供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的人员使用。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从“呦呦初鸣”到“誉满世界”

●得了骨质疏松,是缺维生素吗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