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孩子体质各不同,临证辨治需谨慎

孩子体质各不同,临证辨治需谨慎

小儿体质是指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和功能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小儿体质是先天禀受于父母,并受后天喂养、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小儿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并与性别、年龄、地域等因素有关。

小儿体质阴阳分类

1.阴阳平和质

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

表现为身体胖瘦适中,面色与肤色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随和开朗,食量适中,二便调畅,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此体质儿不易感受外邪,少生疾病,即使患病,往往自愈或易于治愈。如后天调养得当,无暴力外伤或慢性疾患,则其体质不易改变,易获长寿。

2.偏阳质

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

偏阳质者,多见形体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但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脾胃功能健旺;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

偏阳质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并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易形成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3.偏阴质

偏阴质是指具有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

此体质儿多见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脾胃功能差;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

偏阴质者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从寒化,表现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并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易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病理性体质。

小儿体质对临证辨治的影响

1.小儿体质决定易感邪气

小儿体质决定其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如偏阴质儿素体阳虚,形寒怕冷,易感寒邪,感受寒邪亦易入里,常伤脾肾之阳气;偏阳质儿,素体阴虚,不耐暑热而易感温邪等。

2.小儿体质决定是否发病及发病情况

正气决定于体质,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正气的虚实。
小儿体质决定是否发病以及发病情况,小儿体质的强弱决定是否感受邪气致病。
小儿感受邪气之后,由于体质的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如脾阳素虚儿,稍进生冷之物,便会发生泄泻;而脾胃健旺者,虽食生冷,却不发病。

3.小儿体质决定证候性质及病机传变

(1)小儿体质决定证候性质:

在中医学中,疾病的性质从体质而变化,称之为“从化”。

小儿感受邪气之后,由于体质的不同,证候性质也会不同。
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儿感之,则易从阳化热;而阴寒体质儿感之,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为湿邪,阳热体质儿感之,则湿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之证;阴寒体质儿感之,则湿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之证。

因此,小儿体质有阴阳强弱之不同,故小儿感受邪气即有化寒、化热、化湿、化燥之区别。

(2)小儿体质决定病机传变:

患儿体质不同,其病变过程也迥然有别。

传变是指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传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
体质强壮儿或感受邪气轻微,则正能胜邪而病自愈。若小儿体质弱,邪气又盛,则疾病可发生传变。

总之,疾病传变与否,虽与邪气盛衰、治疗得当与否有关,但还取决于小儿体质因素。

总之,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必须掌握小儿的体质特点,才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认识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辨识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4.小儿体质与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证候类型。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种疾病,由于患儿体质的不同,其证型亦不同。

如同样感受寒邪,若平素体质强的患儿则会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平素阳气虚的患儿一发病就出现畏寒肢冷,纳呆食少,腹痛泄泻,脉象缓弱等脾阳不足证。
又如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所发生的感冒,由于体质各异,疾病证候性质及病情轻重也各不相同,可表现为风寒、风热、暑湿之不同,或有兼夹证。

其次,异病同证亦与体质有关。
即使是不同的病因或不同的疾病,由于患儿的体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常常会表现相同或类似的证型。如泄泻和水肿,虽然病因不同或疾病不同,而体质相同,都可表现出脾肾阳虚之证。

可见,体质是形成“证”的生理基础之一,辨小儿体质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

本文节选自《小儿推拿临证精要》。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小儿推拿临证精要》,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编写的原则,突出临床实用,集众家之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体现中医特色,图文并茂,重点阐释儿科疾病诊法辨证、穴位应用、辨证推拿、预防调护、饮食宜忌及临证提要,基本囊括了小儿推拿临证必备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本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及实用性。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人民日报新媒体。,欢迎投稿唠嗑。● 新书资讯 | 平阳陈氏妇科备要

● 无一味敛汗药,却治盗汗如神——再识血府逐瘀汤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