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好这些药对,五脏水火、气血、八法用药全清楚了
程杏轩引冯氏书云:“小病治气血,大病治水火。盖气血者,后天有形之阴阳也;水火者,先天无形之阴阳也。”(《杏轩医案》)
因为水火不兼容,最能代表阴阳的消长关系。凡有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有利于火者必不利于水,故水火必须分治。而血气难分离,最能代表阴阳的互根关系。古人云: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凡有补于气者亦能生血,有理于气者亦能活血;反之,活血者每兼理气,补血者必先补气。故血气难以分治。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著作中(包括《内经》),每以“血气”并称,后来由于强调“气”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故将“气”提前而以“气血”相称。唯“阴阳”“水火”仍沿用旧习称。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里是作为说理工具与方法论来加以运用的。由于在具体情况下的阴阳所指的内容不一样,故不同层次的阴阳当有不同的名词术语,否则会引起逻辑矛盾而发生混乱。故不再以阴阳气血相称,而当以水火血气相称了。
现将五脏水火血气之虚实病机及其代表药对方列表于下,见表3-1:
阴阳失调是中医学的病理观,燮理阴阳是中医学的治疗观。
阴阳失调表现在水火消长失衡(病性)与血气互根失向(病向)两方面。
1.水火消长失衡(病性)
火亢则热-热者寒之
火衰则寒-寒者热之
水盛则湿-湿者燥之
水涸则燥-燥者润之
2.血气互根失向(病向)
血气上逆-逆者降之
血气下陷-陷者升之
血气内闭-闭者宣之
血气外脱-脱者敛之
现将五脏治疗八法及其代表药对方列表于下,见表3-2:
本文节选自《药对学(修订本)》。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药对学(修订本)》,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内容简介
药对学是介于中药学与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可分为药对配伍、药对成方及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本书共三卷十二章:上卷药对配伍1~5章。主要回顾了历代药对研究概况,指出了研究药对的重要意义;归纳了药对配伍的一般规律,探讨了仲景的药对内容,整理了五脏水火血气及八法之药对、六经证治之药对、卫气营血证治之药对、三焦温病证治之药对、内科杂病主治之药对。中卷药对成方6~7章。包括辨证立法药对方、对症专用药对方。主要是对从大量中医古籍名著中精选的1000首药对成方进行分类研究,不仅对每首药对方做了方书、主治、用法、按语等详细介绍,而且为分析复方提供了大量的药对研究课题。下卷药对组拆8~12章。重点对药对进行了“拆解古方”与“组合新方”两方面的探索,并提供了药对临床实验(即药对医案131例)、药对药理实验等资料,可供临证之余阅读参考。总之,本书不仅对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而且有实用价值,可供广大从事中医药学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药对学(修订本)》,作者:刘家骅。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唠嗑。● 调痛经,看“经痛舒”
● 急则治标缓治本,慢摇船橹捉醉鱼——妙治“月经淋漓不尽”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