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少感冒?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少感冒?

关于感冒的话题太多太多,最近发生的流感导致很多医院爆满,许多幼儿园和小学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在家休病假。有许多家都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少感冒?我家孩子什么都吃啊,不缺微量元素,也不缺营养,怎么免疫力这么低,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冒呢?

我觉的一个中医最可贵的精神就是独立思考,其次就是仔细观察临床。所谓的独立思考,并不是说不重视他人的经验,相反,我们把书本上的东西仔细琢磨研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中医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有效就是有效,无效就是无效,讲求的是事实。理论谈的再深奥,经不起临床的检验,那就不能把它当做金科玉律,哪怕是什么临床路径,国家标准。真正搞临床的中医,总是把主要精力用在那些疗效不好的病例身上,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没有时间也没有傻到如此程度去设定条条框框限制自己的思维,自缚手脚。

比如说容易感冒,很多人相当然的以为就是气虚,肺气虚,免疫力低下,需要补气啊,看到玉屏风散,嘿,这方子不错,里面有黄芪白术补气的药物,名字起的也好,玉屏风嘛,挡风,你感冒不是伤风吗,我就用玉屏风给你挡挡风。结果吃了好长时间也不管用,有时还更严重。那就加上补品吧,什么膏啊,燕窝,海参啊,一起上,结果更严重了。这种望文生义又枉顾临床事实的想法,真的很可怕,倘若是父母这样想,那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如果是一个中医大夫这样想,坑害的那就是千家万户的孩子,祖国的花朵。

我们用客观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去观察这些容易感冒的孩子,面色红,干燥,有的油腻,容易出粘汗,怕热,手心热、眼睑内充血,咽喉红,口唇红暗,牙龈红,烦躁不安,脾气急,磨牙,睡觉蹬被子,有的还做噩梦,夜间流口水,好动,小便黄,肚子胀,大便干结,舌红,舌苔厚腻,脉弦滑,这哪是是气虚的表现啊?吃上玉屏风不加重病情就万幸了,还能指望它来预防感冒?简直是痴人说梦啊。经常有家长问,医生你看看我家孩子需要吃点啥补补?其实,不是需要吃点啥,而是应该要知道不能吃啥。人生是一个辨证的统一体,不能光会做加法,而不会做减法。

记得古人曾有一句话,大体是内无伏火,表难外感,啥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脏腑里面没有火,没有郁热,没有湿热痰热这些东西,外来这些邪气是很难侵袭人体的,更不会留恋体内,缠缠绵绵,经久不愈。外来的邪气是无形的,体内如果没有有形的痰湿瘀血积食等与它相合,它是很难成气候的。如同和平演变的思想是无形的,传到国内来,没有内邪相应它,它没有了附体,说的再好听,没人信它那一套,那就是放屁,放完拉倒。

临床发现,很多孩子反复感冒或者,感冒后缠绵难愈,反复发热,舌苔多是腻的,这明显是内有湿邪啊,病情反反复复,湿邪粘滞嘛,黏黏糊糊老不好,很难理解吗?这是客观的现象,我们干嘛要回避它,视而不见呢。这些孩子,有湿热,给他清清热去去湿,有积食给他消消食,有痰饮,给他化化痰,外邪没有了内应,孤掌难鸣,只能想着撤退,这时候我们给它个台阶,哪能像抗生素一样赶尽杀绝啊,我们发汗啊,利小便啊或者通通大便,给邪气以出路,哀兵必胜嘛,走了就得,下次不敢来就是了。

前几天下午在工作室坐诊,一下午没顾得上喝一口水,从一点到四点,看了三十多个患者,中间又穿插着大约二十几个针灸的,累的要死,忙完又要回医院上夜班,结果等车的时候着凉了,回到医院就浑身不适,流鼻涕,头项僵硬,发冷头痛,一照镜子,舌苔一点也不腻,这下我高兴了,没有内应,单纯外邪这容易驱除,喝点热水出出汗,自己使劲拿揉风池穴,肩井穴,疏散风邪,很快就好了,连药都不用吃。倘若这时滴上两瓶凉水,本来清净的脏腑有了水饮,外邪入里和水饮搅和在一起,很可能就永无宁日了。外邪不在表了,不在国境线上了,看似宁静了,其实是入里了,并且与特务接上头了,于是产生一系列后遗症,所以,我们现在的很多疾病,有些都是不合理用药或者过度医疗给“治疗”出来的。

说了这么多,认真读完以上文字的人,肯定会心有所悟,对如何预防感冒已经了然于胸,大匠示人以规矩。有了这个规矩,或者这个思路,很多的问题迎刃而解。有积食,我喜欢用鸡屎藤,这个药很便宜,加到口服药里面可以,泡脚也可以,口服保和丸也行,小点的孩子可以吃王氏保赤丸,很小的粒。至于其它有形之邪嘛,大家还是要独立思考,思路有了,方法自然就有了。我常跟我的同事说,只要把病情搞明白了,方向把握准了,顺着这个方向,随便选上几味药就管用,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被各种方子所束缚,有些古方书收录方子几万首,谁能记得住,记得住会用吗?疾病没有研究透,所有的用药治疗都是以药试人,以身试药。

所以,预防感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根据本国的国情,不能听到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吃药,人云亦云,想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脾虚啊肾虚啊,那样肯定会吃亏的。我们中医治疗的不仅是疾病,不仅是开出一张处方,更重要的是传达给患者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年少无知想当名医,希望门庭若市,如今患者多心也累,年过而立方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所以,希望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吃完药后不再因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复发,一战定乾坤,一生无病,不再见,相忘于江湖,如此甚好!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