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树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作者简介:范永升,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文史馆员,首届全国名中医。研究方向:1.风湿免疫病的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2.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医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焦树德认为,寒湿邪侵袭,痰瘀致痹。
肾虚寒盛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素体肾虚,寒湿深入肾脏;
②冬季寒盛,感受三邪,肾气相应,寒邪入肾;
③久痹不已,复感三邪,内舍肝肾。
治疗强调以肾气为本,以“补肾祛寒”为大法,以“化湿散风、养肝荣筋”为辅,以“壮骨利节、活血通络”为佐,从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轻证、肾虚标热重证、湿热伤肾证论治,创立补肾祛寒治法、加减补肾治法、补肾清热治法、补肾清化治法。
医案举例
患者,男,48岁,挖地道工人。1971年10月28日初诊。
主诉:关节疼痛、肿大变形、僵硬,不能自主活动1年余。
1970年9月,工作休息后,突发高热40℃后出现左膝、左踝关节红肿疼痛,行走受限,治疗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双手腕、双食指关节红肿疼痛、变形、僵硬,活动严重受限,双膝关节肿大、变形,不能自由屈伸,左膝明显,双踝关节肿大如脱。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当时检查血沉118mm/h,遂至焦老处就诊。
症见:双膝关节、双踝关节、双食指关节、双腕关节肿痛、变形,不能自主活动,双侧髋关节、双肘关节、双肩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就诊时需人背抬。怕冷,间断有发热,心中烦热,纳差,偶有恶心,小便黄赤,大便每日1~2次。舌苔白腻,脉弦数。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尪痹;辨证为肾虚寒盛、兼有标热。
治法:补肾祛寒,散风活络。
处方:补肾祛寒治汤加减。
骨碎补12g,防风12g,威灵仙12g,制附片10g(另包,先煎30分钟),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知母10g,白术10g,生姜10g,麻黄6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共6剂。
二诊:诸症皆减轻,上方加伸筋草30g。
1972年5月3日复诊:双腕关节、双踝关节、背部偶有发胀、疼痛,腕关节、食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变形,不影响日常活动,食欲明显改善,考虑病情稳定,改用散剂常服。
处方:骨碎补54g,制附片45g(另包,先煎3小时),防风45g,松节45g,地龙45g,桂枝36g,麻黄36g,知母36g,川续断60g,赤芍60g,白芍60g,威灵仙120g,伸筋草120g,白术30g,苍术30g,泽泻30g,细辛12g,皂角刺12g。共磨成粉末,温黄酒冲服,每次服用3g,每日2次。
1973年1月27日复诊:膝关节肿胀消退,余肿胀关节明显变小。
继续守上方,川续断改为90g,加焦神曲、片姜黄各30g,当归尾、红花各36g,共磨成粉末,温黄酒冲服,每次服用3g,每日2次。
1979年随访,血沉13mm/h,类风湿因子(+),已可以正常上班。
本文摘自《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风湿病临床诊治中的中西医有机结合是实现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目标的关键问题。《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范永升教授组织全国知名中西医风湿病的专家编写的一本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的工具书。该书分为35章。第一章导论除论述了风湿病中西医病名的演变、中西医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目标、方式与成效、临床研究,风湿病中药新药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发展历程外,专门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五种方式,分别是治疗策略上的结合、病证结合、中西药结合、多手段结合、医养护结合等。第二章至第三十五章共收录了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4种风湿免疫性疾病。每种疾病除分述中西医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外,还专门设立“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与措施”“名医经验”“中西医调护”“诊治指南(方案或共识)”“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展望”等栏目。其中,“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与措施”是其重点,也是特色,旨在为临床中西医如何有效结合提供指导与参考。
本书可供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的人员使用。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风湿热经验●化湿、利水、行气,这则“臌胀”医案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