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医药党史学习教育】——走进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七)

【中医药党史学习教育】——走进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七)

人类生命的居所、聚集,处处体现中医药

市井都邑和礼仪建筑,是人类生命的居所、聚集和“归宿”,是在古代六大文化区域考古的共同发现。例如,燕辽文化区的红山文化,在今天的辽宁建平、凌源、喀左三县交界处约50平方公里的牛河梁遗址,留下了十几处大型公共建筑;长江中下游文化区域良渚文化,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的城址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黄河中下游的多个文化区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其考古发现的都邑和公共建筑更多更丰富。

根据赛维斯的“酋邦”理论,酋邦是较人类原始时期生产力水平更高,人口密度更大的社会。其产品分配、社会管理和分工、超自然的宗教行为出现是必然现象。由于人口增多,都邑正是为维护人口繁衍、生活和生命安全创造的新的条件;公共建筑中的大量墓葬和祭台,虽然因主人身份地位不同而有明显区别,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延续的渴望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社会分工中,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有限,幻想有超自然的神支配一切,出现了欲能“经天通地”的“大祝”“大卜”和“司巫”等专门从事占卜和医治疾病的人员。

这是古代人类必经的一个阶段。虽然当时的巫师们装神弄鬼,在“索隐行怪”上大做文章,但在巫术假象掩盖下,医药的真实内容依然在不断丰富,以经验为依据的早期医学,依然在不断发展,出现了传说中的医学人物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僦贷季、雷公、岐伯、少俞,和以伊尹、医缓、医和、医竘、文挚、凤纲和长桑君等为代表的一批古代医家,为中华古代文明和祖国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伏羲的传说和考古发现为例。伏羲是传说中中华文明开创发展时期的“三皇”之一。皇者,统领之意也。说明其时人类的集居生产、生活已成常态,已成规模。据《走近科学》2010年第四期报道,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新乐市何家庄,就当地久有的伏羲台深入研究。在新乐县城旧址出土了刻有“景羲”二字的古碑,结合当地的“景羲门”“羲台晓月”等遗址和流传已久的农历三月十八伏羲诞辰日庙会,进一步确认了伏羲在中华大地上久远而广泛的影响。

专家们把距今8000年左右的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把西安半坡,河南三门峡,晋南运城,晋中汾阳段家庄、杏花村,晋北忻州、游邀,到河北新乐、河南淮阳,有关伏羲的遗址、传说联系起来,其范围遍布祖国北方大部,时间历经2000多年。这在洪荒尚在的古代,“伏羲”一个人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考古发掘的众多陶片、工具、器物和传说,却贯穿着一个共同点,就是“伏羲文化”。它与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结合,推动着古代中华文明不断丰富、不断前进。

在考古专家们的发现中,与伏羲文化同时期,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先后在河南舞阳贾湖村、内蒙古赤峰兴隆洼出土的骨哨、骨笛;均取自大型鸟类的腿骨和翅骨。骨哨一孔和两孔,骨笛则是五孔到八孔。经过专家们仔细修复,骨笛竟吹出了“宫、商、角、徵、羽”和“1234567”完全同样的乐音。《周易豫卦》的象辞说:“先王以乐做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史记孝武帝本纪》载:“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祀可得而礼。”可见,这是当时人们祈求吉祥、祭祀天地和先祖的用品。

到《黄帝内经》中,则明确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通。把五音引入中医药学领域,明确阐述了五音与人体内脏、情志和人格的密切联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根据五音多与少、偏与正等属性来深入辨析身心特点,是中医阴阳人格体质学说的源头,进一步形成了辨证配乐的思想。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医院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对五音音量大小、属性偏正及与人体身心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从对“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和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解出发,明确揭示了五音和人体五脏、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创立了中医“阴阳五行养生音乐”。即根据阴阳五行原理,将五音的五个调色配五脏:肝应角音、心应徵音、脾应宫音、肺应商音、肾应羽音。又将五个调色分为阳韵和阴韵两个部分,阳韵用于补益,阴韵用于清泻,以调整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阴阳五行养生音乐”演奏所用的乐器,主要是古琴、古筝、竹笛、竹箫等,每一个调式选用一种乐器主奏,为“琴羽、筝商、箫角、笛徵宫”。古人称“琴箫”为弦管乐中的“君子”,其音质深远优雅,空灵清和,意味隽永,千百年来一直为贤人高士所钟爱、所推崇。“琴箫”形态至简、气韵至深,音波可直入五脏,振动气机,疏导瘀滞,伐其余,补其失,令人五脏中和清安,气爽神清。在患者临床康复和平人养生保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起源于古人祭祀活动的上古音乐,在中医药学中,与人的生命、人的身心健康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珍宝。

《走近科学》还报道,专家们在对赤峰兴隆洼遗址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人头骨的两颗牙齿上,各有一个周边光滑的深洞。经牙科专家鉴定认为:“这应该是经人治疗过的。牙里面的神经痛得厉害,杀死神经,把神经掏出来,就不痛了。与现在治疗牙病的理念一模一样。”这就是说,伏羲时期已经有人治过牙,这人就是牙医。

总之,伏羲“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亡”,是史学界普遍认可的。伏羲八卦已包含了人与天地关系的丰富内容;众多陶片、器物标志着这一时期人的生活质量比之前有所提高;众多祭祀器物和墓葬遗存,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命、对生死的理解;生动展示着中医药在市井都邑和礼仪建筑方面从原始形成到不断发展的历程中,正是当时的人、当时人的生命和生活、当时人对生命的理解和作为,使这些市井都邑和礼仪建筑的历史遗存,具有了灵性和价值;标示着古代中医药学久远的凝重和宝贵。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简述》,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中医药党史学习教育】——走进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五)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