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第4版《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都增加了什么内容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自出版以来,以其实用简洁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影响日益广泛,先后再版3次,重印15次,累积销售近8万册,成为广大经方爱好者学用经方的常备工具书。
01PART ONE
近日推出第4版《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在内容上不仅新增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和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等3首后世名方,以及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
向下滑动查看目录
目录
B
001 半夏厚朴汤
002 半夏泻心汤
003 白虎汤
004 白头翁汤
005 补中益气汤
C
00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007 柴胡桂枝干姜汤
008 柴胡桂枝汤
009 柴苓汤
D
010 大半夏汤
011 大柴胡汤
012 大承气汤
013 大黄附子汤
014 大黄䗪虫丸
015 大青龙汤
016 大建中汤
017 当归散
018 当归芍药散
019 当归四逆汤
020 当归生姜羊肉汤
F
021 防风通圣散
022 防己黄芪汤
023 风引汤
024 附子泻心汤
025 茯苓饮
026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027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G
028 甘姜苓术汤
029 甘草泻心汤
030 甘麦大枣汤
031 葛根汤
032 葛根芩连汤
033 桂枝汤
034 桂枝加附子汤
035 桂枝加葛根汤
03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037 桂枝茯苓丸
038 桂枝芍药知母汤
H
039 黄连解毒汤
040 黄连汤
041 黄连阿胶汤
042 黄芩汤
043 黄芪桂枝五物汤
J
044 桔梗汤
045 荆芥连翘汤
046 胶艾汤
L
047 理中汤
048 六君子汤
M
049 麻黄附子细辛汤
050 麻黄汤
05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052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053 麦门冬汤
P
054 排脓散
S
055 四逆散
056 四逆汤
057 薯蓣丸
058 芍药甘草汤
059 酸枣仁汤
060 肾气丸
061 生脉散
062 十全大补汤
T
063 桃核承气汤
W
064 温胆汤
065 温经汤
066 温脾汤
067 五苓散
068 五积散
069 乌梅丸
070 吴茱萸汤
X
071 小柴胡汤
072 小建中汤
073 小青龙汤
074 小陷胸汤
075 犀角地黄汤
076 泻心汤
077 续命汤
078 下瘀血汤
Y
079 茵陈蒿汤
080 玉屏风散
081 越婢加术汤
082 薏苡附子败酱散
Z
083 真武汤
084 炙甘草汤
085 枳实芍药散
086 枳术汤
087 枳实薤白桂枝汤
088 猪苓汤
089 栀子柏皮汤
090 栀子厚朴汤
091 竹叶石膏汤
附录一 黄煌经验方
01 八味解郁汤
02 八味除烦汤
03 八味活血汤
04 八味通阳汤
05 四味健步汤
06 止痉散
07 更年方
08 生血汤
09 退热汤
10 桂苓加大黄牛膝方
11 柴归汤
12 半张防风通圣散
13 葛根芩连加大黄肉桂方
14 大黄甘草解毒汤
15 三黄四逆汤
附录二 经方汤液煎煮法
附录三 经方用量原则及折算法
附录四 常用经方推荐药物基原
附录五 常见疾病用方经验提示
附录六 经方循证证据主要研究结果和
参考文献
02PART ONE
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书中所推荐适应证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成为本次修订的一大亮点。
半夏厚朴汤【使用病症】
03PART ONE
此外,还插入了一些形象直观的面证图,从而使手册内容更加严谨、客观、实用,相信一定会继续受到读者的喜爱。
编写说明
经方是经典方的简称,也是历代相传经验方的简称。经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应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医的临床规范。古往今来,名医无不研究经典,擅用经方者无不成为临床高手,但是,经方的应用绝非易事。方证简略不详,现代应用范围不明,影响了经方的普及与推广。
本手册收集的处方以汉代医学典籍《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为主,少数后世的经验方因配伍严谨,疗效确切,且沿用日久。10余首黄煌的经验方其实是经方的合方或加减方,应用上虽有比较明确的范围,但不可与经方同列,故附录最后。
使用经方,首先是要熟悉【经典配方】和【经典方证】。这些记载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配方来源于千百年来上亿人的亲身尝试,配方用什么药物,每味药物用量多少,如何煎煮加工,如何服用,服后将有何反应等,古人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且经方有方必有方证,这些经典原文是安全有效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也是经方应用的密码。要用好经方,原文是必须细读的。虽然经典原文的叙述比较简略,但真实质朴,是我们学习应用经方必须遵循的规范。
为了帮助读者应用经方,本手册将经典配方的用量做了换算。如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其推荐处方的用量原则是按经典配方一两等于5g换算后,并结合临床实际推荐。少数后世方则根据临床习惯用量推荐。推荐处方用量通常是成人一日用量,老人用量一般为成人量的2/3,3 ~ 6岁小儿用量为成人量的1/3,6 ~ 12岁为成人量的1/2。由于用量问题非常复杂,涉及患者年龄、体质、气候、地域、疾病以及药材质量及加工、药物的配伍及剂型、服药方法等诸多因素,本手册的推荐处方用量只能供临床参考,应用时需斟情处理。使用某些含有附子、麻黄、细辛、大黄、芒硝等作用较强药物的经方,更应谨慎斟酌其用量。
本手册每首方条下的【方证提要】以及【适用人群】【适用病症】【加减与合方】【注意事项】等内容,都是对经方现代应用所做的通俗表述。
【方证提要】是《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的归纳,以及结合后世应用经验的补充,力求简洁、醒目、易记。
【适用人群】和【适用病症】是经典方证的现代表述。【适用人群】描述了该方适用人群在体型体貌、心理行为、发病趋向以及脉、腹、舌等方面的特征,具有望、闻、问、切的传统诊疗特色。为便于读者熟悉并记忆各方剂的表现特征,本书在部分方剂条目下配以面证参考图。【适用人群】的内容是安全使用本方的重要参照,特别是在慢性病临床应用本方以及长期服用本方时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适用病症】列举了该方相对适用的疾病名。对病用方,是保证疗效的前提。我们推荐首先要符合本方适用人群的特征,其次也可以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辨病使用本方。本书推荐适应证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与现代医学相比,经方的循证研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因此本书制定了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证据强度标准。本书列举的适用病症,至少依据编者的临床经验和个案报道(C类证据,不予特殊标识);有病例系列研究、单臂研究、回顾性研究证据者标识为B类推荐;有荟萃分析、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据者标识为A类推荐(表1)。附录中列出A、B类证据的主要研究结果和所有参考文献。
考虑到临床的复杂性,【加减与合方】介绍了常用的加减法。合方是两方或数方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适合病情错综复杂多变的需要,是经方临床的常用方法。合方的服用,可以同煎共服,也可以分煎分服。
本书循证医学证据强度标准
临床经验、
个案报道
系列病例、单臂研究、回顾性研究
荟萃分析、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A类
√
√
√
B类
√
√
C类
√
【注意事项】 这是有关安全用药以及有效用药上的注意点。一些经方应用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虽然不多,甚至可能是个别现象,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点击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自出版以来,以其实用简洁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影响日益广泛,先后再版3次,重印15次,累积销售近8万册,成为广大经方爱好者学用经方的常备工具书。
最新推出的第4版,不仅新增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和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等3首后世名方,以及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而且还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书中所推荐适应证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成为本次修订的一大亮点。此外,还插入了一些形象直观的面证图,从而使手册内容更加严谨、客观、实用,相信一定会继续受到读者的喜爱。
作者简介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教授、院长。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经方体质、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
他的学术观点鲜明且有新意,结合临床紧密,实用性强,许多著作多次重印,并被译成英文、德文、日文、韩文出版。他曾多次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讲学,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著名中医学者。代表性著作有《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药证与经方》等。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作者:黄煌,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新书资讯 |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第4版)
● 中药材角色尴尬?这些两会提案值得深思!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