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7点半,一起揭开“量”与“效”之秘——《方药量效学》线上读书分享会
中医里有句话叫做“传方不传量”。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说:“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在《药品化义》中对柴胡用量的效果记载:“若多用二三钱,能祛邪解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
《医宗必读》中对补益药的使用指出:“多用则宣通,少用反壅滞。”如当归养血宜量轻,重用则润肠通便;白术少用健脾止泻,用至60g则可通便。
可见,药剂药量的变化,对疾病疗效的重要影响。
中医临床常讲究理法方药,在理法方药之外,人们往往会忽略量的斟酌。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量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
随着近现代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关注方药用量。2010 年以来,通过国家 973 计划“以量 - 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掀起热潮,并首次提出了方药量效学的概念、主要研究范畴和方法等,中医药研究开始走进量化时代。
仝小林院士说:“疗效是中医生存的命脉,提高临床疗效必然是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研究的关键问题。”
由仝小林院士主编的《方药量效学》,紧密围绕方药量效关系之核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方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规律、影响因素,临床合理用量及用量安全等,探索方药剂量理论。意图揭开量效之秘,推动中医药进入“量化时代”,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对临床医师、及中医学者,理解中医“量”之奥妙、关注处方用量的关键点以及锻炼临床实践量效思维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月15日,19:30,由行知堂策划主办的“行知堂青年医师线上读书分享会”,将特邀赵林华教授,从方药量效学研究的内容,以及临床上如何运用方药的量效治疗糖尿病等几方面向大家分享方药量效学的重要意义。
赵教授是《方药量效学》一书的副主编,曾跟师仝老师多年,目前是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的中医药防治临床与基础研究,以及方药量效关系相关研究。
同时,行知堂创始人李永明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刘聪敏编辑以及行知堂多位青年医师会在线下共同参加本次活动,如果您是一位临床医师、医学生、或热爱中医的爱好者,欢迎加入我们的线上直播,一起学习中医、分享中医。相信本次读书会是一次中医“头脑风暴”,让我们从交流中和聆听中收获那些中医不传之“秘”。
主讲嘉宾
赵林华,女,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导,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世界中联方药量效研究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分会秘书长,中国健康协会糖尿病防治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河西学院祁连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中医药防治临床与基础研究,及方药量效关系相关研究。跟师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门诊多年。
对糖尿病及并发症、肥胖、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相关疾病中医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重视方药用量策略,擅长中医治疗便秘、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内科杂病。
青年医师读书会交流群
怎样才不会错过直播?
请您先扫描下面二维码,
关注当归网课
↓
再扫描上方海报
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
点击“开播提醒”
↓
之后您就会在开播前5分钟
微信收到开播提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