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如何用“心”学习,儒释道医的认识是一样的

如何用“心”学习,儒释道医的认识是一样的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中,把“神”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贯穿疾病诊治的始终,望诊讲究神、色、形,脉诊讲究胃、神、根,“治神”是针刺疗法的基本目标,也是最高目标,《内经》更是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论述,将神的重要性无限提高,而神由乎心,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有这样一本书,从哲学和医学两个方面,条分缕析地讲解了治心、治神的理论和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用“心”学习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此描绘是精神世界的“心领神悟”的一种意会境界,其中融汇了道家、儒学、佛学的理念,强调“心开”的极端重要性,心开才能神悟。道家有“道昭而不道”;儒家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按内心的思想、欲望和道德意识去指导行为,这种理想中的仁心产生,必须有修养的过程,达到心开而礼至,自然去实现仁礼之心,一点也不会感到约束之不快;佛学“涅槃妙心”,主要是指人心的觉悟,达到那种心的境界,即可成佛,故曰“心即是佛”。上述《素问》这一段文字,深刻地阐明了心神在生命现象中的伟大作用,具体到人则主宰一切精神心理活动。我们常说,学好中医必须要有悟性,这个“悟”,是“心开”“ 慧然独悟”,有一个长时间读经典、参临证、多思考的积淀的过程,这些微妙的道理老师不可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你的心去感受、体验,某一刻水到渠成,突然“心开”“ 独悟”,对某一方面的智慧就出现了,用到临床上就有显效,生命为之豁然!这即所谓“神”,心神之所至也。其实,做任何行业,七十二行,百般武艺,不出其外。过筋过脉的道理与经验在你的心中,前人写在书上的、别人高谈阔论的,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用心去思考。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温病条辨自序》:“十阅春秋,然后有得。”“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心),即为良医。”(《千金翼方》)此之谓也。

苦难源于纠结论中国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所谓人之初,即婴儿刚生下的瞬间,此时人心是最纯洁无邪的,后称“赤子之心”。性善者,性是人的根本,人心天生是和善的,因为没有任何欲望与纠结,也必然没苦难与烦恼。但是好景不长,一会儿肚子饿了,想吃奶,这就出现了食欲之本能,从此他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痛苦与灾难。自我纠结,铸成诸苦,故佛说人生多苦难。一切苦难都因于凡人的纠结而造成,如果少些纠结,必然相对多一些愉快!每个人一辈子必然会遇到多种痛苦与磨难,区别就是苦难的多与少的问题。纠结,是一种轻重不一的心病。君不见,纠与结字,都有一个“丝”旁。《说文解字》载:“纠,绳三合也;结,缔也,缔者结不解也。”即有三股绳索绞在一起,难解也。在农村,制绳必用三股,才能结实力强。引申为心神之紧束,纠缠难解。古有:“纠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楚辞九章九回风》)古汉语对纠结一词是以“纠”字为中心的,“结”是对“纠”的说明与补充。人们为啥会纠结呢?那是“心思”过度在作怪。人心病了,故而造成愁苦而胸肋胀、闷和疼痛。心之所以生病,其关键在于自己处事纠结,优柔寡断,追忆过去的事耿耿于怀,遥想将来的事不停算计。佛说放下吧,但总是放不下呀!怎么能解脱诸多世间痛苦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吃有穿,身体健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感到痛苦呢?甚至有人选择自绝其命呢?!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名利,如蚊嗜血,如蝇喜臭,从古到今,酿成无数悲剧,当然也上演了许多捧腹之喜剧,这是人性纠结所致。多少年前,曾有一位作家到西北荒漠深处去采访,当地缺水无电,贫瘠穷困。他问一位放羊的农民,“你们这里有人自杀吗?”回答说:“我们每天都忙着挣扎活下去,哪有时间去想死呢?”多么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纠结来自于心神,心绪复杂了,总会殚精竭虑地思前想后,平衡得失;老是猜疑着,算计着,一刻也不能空闲,不可静宁,实在太累了,睡不着,吃不下,头晕脑胀,烦躁易怒,甚至妻离子散,众叛亲离,怎能不痛苦呢!其实,对人对事,切忌纠结不放,心里不要想得过于复杂,诸事一切放一阵子,随着时间推移都会自然平息的,心绪越简单,必然活得豁达、轻松、舒心,何来痛苦呢?!

以上内容摘自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心病条辨》,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本书所论“心病”之所以呈现越来越高的发病率,是因为很多人不适应当今的各种环境所致,我们可以将中医的整体观、天人相应的思想与智慧,用到心病的辨识与治疗过程中,以中医特有的观念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以超药物疗法和遣药组方的原则,在治疗前善于“未病先防”,在疾病中长于“既病防变”,以中药复方和综合方法多靶点调节优势,针对心病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干预与治疗。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心病条辨》,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甲亢的中医诊治

● 类风湿怎么办?验案及方药详解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