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析:《伤寒论》六证与“六病”之发病时辰的关系
《伤寒论》立论于“六病时位”,辨“六病”脉证并治,蕴含了时空的变化对“六病”发病特点的影响,这是《伤寒论》独到的境界。
“六病时位”,是“六病”和“六时”的对应关系及发病特点。“六病”,以“六证”为主要表现。“六证”即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太阳证为表阳病,阳明证为里阳病,少阳证为中阳病,太阴证为里阴病,少阴证为中阴病,厥阴证为表阴病。
“六时”,是一天中的黎明以后、中午前后、傍晚以前、天黑以后、午夜前后、黎明以前等六个时间段。《伤寒论》将“六时”按地支顺序划分为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子丑寅,丑寅卯,寅卯辰等六个时段。
太阳病,为感受风寒者在巳午未时辰上发病或病状明显。这是因为,巳午未上,天之太阳为气盛在天顶,人之太阳为气盛在头顶,此乃人之阳气受天之阳气的感应。如第1条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这是在太阳时辰上,人之阳(卫)气受天之阳气相引而升浮到头项,与邪气在头项分争,由于阳气强,所以表现为头项强痛。
阳明病,为感受风寒者在申酉戌时辰上发病或病状明显。这是因为,申酉戌上,天之阳明为日行西下,人之阳明为气下腹中。如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这是在阳明时辰上,人之外气入于腹中,邪气亦跟进,正邪在腹中分争,由于胃气强,所以表现为胃家实。经曰“太阳之为病”“太阳受之”“太阳初得病时”之“太阳”,都是指人体表部的阳气。太阳之为病,是人体表部的阳气病;太阳受之,是人体表部的阳气受之;太阳初得病时,是人体表部的阳气初得病时。总之,人体表部的阳气病,就是太阳证。推衍之,就有阳明之为病,阳明受之,阳明初得病时。阳明之为病,是人体里部的阳气病,也就是阳明证。余以此类推。
经文冠名“太阳病”,是在太阳时辰上发病,多表现为太阳证,也有表现为他证的。冠名“阳明病”,是在阳明时辰上发病,多表现为阳明证,也有表现为他证的。“太阳之为病”之“太阳”,是指人体表部的阳气;“太阳病”之“太阳”,是指太阳时辰。“阳明之为病”之“阳明”,是指人体里部的阳气;“阳明病”之“阳明”,是指阳明时辰。余皆仿此。
“伤寒”之“阳明病”发病时辰在申酉戌上,申酉戌属阳明。如经曰:“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日晡所”的时间范围即为申酉戌上。申酉戌为阳明病时辰,巳午未为太阳病时辰。如经曰:“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经曰“六病”欲解时,医家多解释为“六病”欲解除时。其实“六病”欲解时,应为“六病”发病时。如第3条:“太阳病,或已(巳)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或已发热,应为或巳发热。这样,巳和未,都是太阳时辰,或巳发热,或未发热,都算太阳时辰上发热。在太阳时辰上发热者,多为太阳证。太阳证,法当发汗。所以,“太阳病证”,就是“病发于阳”。如
经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病在阳,应以汗解之。”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这个“阳”,既含病时,也含病位和病性,是发于太阳时辰上的表阳病。因为“发于阳,七日愈”,是说发于阳,有七日愈的一般规律。而阳明病和少阳病,没有七日愈的一般规律。“病在阳”,是说病位在表,病性为阳。所以说,病有发热恶寒者,是发于太阳病。那么,“太阳病,或未(没有)发热,必恶寒”,就和“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两相矛盾了。因为“无热恶寒者,发于阴”,是发于天黑时。发于阴,就不能叫作太阳病。假如发于阳,也有未(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有无热恶寒者,那么发于阳和发于阴,就难以鉴别了。
事实上,临床表现为“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必为已经发热者。无热恶寒者,必不会出现“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表现。“或已发热”之“已”,应为“巳”。或巳发热,或未发热,都算太阳时辰上发热,这样才说得通。否则的话,无论从原文中,还是从临床上,都说不通。
或已发热之“已”,应为“巳”,是臧东来先生在《中医药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中提出来的,这是对《伤寒论》“时位辨证”的重大发现。
《伤寒论》“六病”的外因是外界六淫袭人,“六病”的内因是体内阴阳不和。“六病”的辨别和治疗,是以外因为得病的条件,内因为治病的根据。研究和掌握“六病”之阴阳气变化的规律性,才能学好经典,用好经典,救人危难,起死回生。
本文摘自《气解伤寒论》,作者为李国栋,为伤寒大家、“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刘绍武先生弟子。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临证善用经方,经验丰富,特别是诊治发热病证,皆用中药汤方治疗,且几乎全用经方,药常三五七味,基本可达一剂知、二剂热退之效。
作者自2001年入“三部六病”之门,一直在临床中践行《伤寒论》“三部六病”之理论,在继承“三部六病”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阅读揣摩《伤寒论》,并结合自己10多年在医院发热门诊纯中药运用的临证体悟,提出“气解伤寒论”的学术观点,部分内容曾发表在黄煌经方沙龙获得网友强烈反响。
本书精彩篇章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气解伤寒论》,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本书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伤寒论》中的“六经”乃“六病”,乃因发病的时间命名,此提法与前代伤寒“六经”注家的专主经络、强调气化、等同脏腑、划分八纲、症候群等提法皆不相同。书中详解经方之法皆为顺应人体气机动向而治,气机向外则和解外气,气机向里则和解里气,病在何处即攻何处,不枉攻无病之处,总以谐和阴阳为目标。揭示外感风寒发病乃因水气为邪,水气能够发展为水饮。书中还重点解析伤寒中风之人体气血由实变虚、由表入里,或由虚复实、由里出表的脉证变化。全书注释详尽,论理清楚,观点鲜明,紧扣临床,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气解伤寒论》,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书单 | 那些因为疫情憋在手里的好书
● 一部让日本汉方大师大塚敬节相见恨晚的旷世奇作!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