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脾病四肢不用”?
人是一种动物,如果人体四肢不能随意运动,那么生存质量就会很差。四肢不用与脾的运化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脾在人体运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中有两段经文讨论的内容大致相同,让我们一起看看陈钢教授是如何讲解的。
先看第一段经文: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支,同“肢”。四支不用:指四肢不能随意运动。黄帝问,脾生病了,为什么导致四肢不能随意运动呢?禀:承受、接受。至经:到达诸经。津液:这里指水谷气。津液与水谷气是互文。岐伯回答说,四肢从胃中接受水谷之精气,但是水谷之精气不能自行到达四肢,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转输功能才能将水谷之精气运送到四肢,四肢得到水谷之精气的濡养后,就能任用,表现为四肢随意运动。
如今脾病了,失去了运化的功能,不能转输水谷之精气到达全身,于是气逐渐虚衰,血脉运行不利,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故而四肢不能随意运动。气,肺主气;脉,心主脉;筋,肝主筋;骨,肾主骨;肌肉,脾主肌肉。所以虽然这里说“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实际上说的是五脏无气以生,五脏主五体,五脏失养,则五体也失养,所以病在五脏,而表现在五体,故而引起肢体的痿废。
再来看第二段经文: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黄帝说,脾与胃两者因为以膜相连,所以关系十分密切。《黄帝素问直解本病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故论脾而兼言胃也。”脾为什么能为胃转输水谷之精气呢?足太阴为三阴,足少阴为二阴,足厥阴为一阴,三阴经脉之间有紧密联系。足太阴经脉贯胃经、属脾、络于嗌喉。
《黄帝内经》从两点阐述脾为什么能为胃转输水谷之精气到达三阴:①根据足太阴经与三阴经脉的关系;②根据嗌、胃、脾三者的联属关系。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亦为之”,是指脾也能为胃转输水谷之精。《黄帝内经》也从两点来阐述脾为什么能为胃转输水谷之精气到达三阳:①脾与胃为表里关系;②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经”指脾经。脏腑各自依赖于脾经而于胃中接受水谷之精气。如果脾病了,不能为胃转输水谷之精气了,则五脏失养,五体亦失养,所以导致四肢不能随意运动。
两段经文讲的都是五体失养的情况,上一段是“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这一段是“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这节经文中,“日以益衰”前面应该省略了一个“气”字,“阴道不利”的“阴道”在这里应该是指脉道。五脏主五体,所以脾病不能转输水谷之精气,五脏和五体失养,最终导致四肢不能随意运动。
陈钢教授归纳这两段经文的道理如图18所示。
图18 脾病而四肢不用示意图
胃受纳水谷,脾为胃转输水谷精微之气,五脏得养,则筋骨脉肉健强,四肢运动自如。如果脾病而不能为胃转输水谷精微,使之上达于肺,则宗气不得生成,一方面不能推动气血在脉道中运行,另一方面使全身得不到水谷精气的濡养,则五脏之气衰,五体亦失养。
肺主气、心主脉、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则导致四肢不能随意运动。这两段经文强调了脾主运化的功能在四肢运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上图还提示了治疗四肢不用的病症,健脾是首要的,所以《素问痿论》中有“治痿独取阳明”的经文。但是治疗痿病又不能只考虑从脾论治,因为其他脏器也已受伤,五脏主五体,所以应当在健脾的基础上,进一步治疗五脏,治疗五体,治气血脉道,治筋骨肌肉。
本文节选自《深入浅出讲黄帝内经》。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深入浅出讲黄帝内经》,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前言
我在台湾长庚大学中医系教《黄帝内经》时,在长庚大学图书馆里看到曾在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何秀煌教授写的一本书,书名叫《思想方法导论》,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书只是一座桥梁,它本身不是目的,它是路,不是天堂。” 各位同学,我们即将一起共同阅读和学习《黄帝内经》,共同感受《黄帝内经》带给我们思想的震撼、精神的愉悦,它会端正我们的思维,开启我们的智慧,打开我们思想的风帆,张开我们理想的翅膀。但是,阅读和背诵《黄帝内经》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是一条到达幸福天堂的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一程都会有老师陪伴着我们,但老师又不能一直伴随我们走下去。因此,我在这里预祝大家健康幸福、建功立业,每个人都能通往幸福的彼岸。
作者简介
陈钢,曾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国家级特色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负责人,四川省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负责人,四川省“师带徒与院校教育相结合中医临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多次受邀到以色列、日本、德国中医学术讲座与交流等,多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台湾长庚大学讲授《黄帝内经》,常年在川渝云贵等地讲授《黄帝内经与临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各级奖励10余项,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部局、省厅、校等各级20余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深入浅出讲黄帝内经》,作者:陈钢。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毛心勇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外感热病,不听医言,星星之火险燎原
● 经方服药方法的简化,也会造成疗效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