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30万人的脑针,理论依据是什么?
2018年,宫氏脑针疗法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医科大学统编本科教材《针刀刀法手法学》,在这本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郭长青教授任主编和国内最高权威专家参与编写的中医药类大学本科教材中,对宫氏脑针疗法给予“在治疗脑瘫、偏瘫、截瘫、小儿脑性瘫痪等五瘫,以及疼痛和部分内科疑难病方面有突出疗效"的高度评价。
宫氏脑针疗法不仅是公立医院、基层诊所医生治疗大病、疑难病必学的医疗技术,而且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必修课程。
自2015年至2018年,3年来宫氏脑针在学术推广上,通过组织举办“宫氏脑针实操班"“宫氏脑针高级研修班",培训宫氏脑针学员6000余人。宫氏脑针学员中有博士生导师、博士后、院士、硕士和在校学生;有三甲医院院长、副院长、主任医师、科主任和技术骨干;有民营医院院长、副院长;有基层诊所医生等。
目前,脑针疗法以其安全性、实效性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3万名学习及临床应用者,社会受益者已达30万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今日推荐“脑针理论依据”,摘自《脑针临证备要》,以供读者共赏。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人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接受内外环境的变化信息,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外周部分组成。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人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
正因为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无疑会影响人体的各器官及其他系统的功能,也就会出现各器官及其他系统的疾病。传统理念认为,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及感觉、运动、意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神经病。其实,除以上神经系统疾病的自身表现外,其他各器官及系统的疾病表现也有很大部分是神经疾病及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只不过是传统理念归在了各器官及系统的自体疾病中。从这个意义上讲,“神经病”的外延实际上比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外延还要广泛。
宫氏神经调衡理念认为,神经系统的疾病或有各种原因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影响了神经对人体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调节称为神经功能失衡。神经功能失衡发生的部位又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而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形态和机能上都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神经功能失衡又称为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衡。
传统理念大多认为神经系统自身很少出现问题,即使是出了问题也是被动的,如神经的卡压、神经的牵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刺激、骨质增生及骨关节的移位对神经的刺激等。总之,神经是受害者。这就形成了一切从结构出发考虑问题,治疗也是为了去除神经卡压及受刺激因素的治疗思路。
按此思路设计的治疗临床上却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至今仍有许多的颈、肩、腰腿痛不能很好地解决,还被称为疑难杂症。实际上,神经自身出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无论是神经自身出现病理的改变,还是由于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神经的功能,我们的机体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或症状,特别是神经功能失调后的症状,治疗从调整神经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些疾病及症状就会很快消失,复杂的疾病变得简单化。
宫氏脑针根据神经调衡的治病理念,认为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一方面它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协调,所以说,神经系统是人体五脏六腑之大主。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做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也会导致该功能器官的疾病表现。神经系统是各器官、系统的总指挥、总控制;各器官、系统的疾病不能忽略神经系统的参与。
宫氏脑针的治病理念跳出了器官、系统的固有模式,一切从神经系统这个总指挥、总控制出发,根据神经系统出现支配失调的不同层面,按照病位思想、同源同治的原则来治疗疾病。
根据神经系统的工作特点,特别是大脑的工作特点,宫氏脑针汲取了脑科学及中医学的整体观思想。其中脑科学中的大脑功能区(体像),即人机体中的各个功能器官及组成各器官的功能构件在脑内都有的相应功能区,它和功能构件是一一对应和时时对应关系。我把组成各器官的功能构件称为实像,这样正好与体像相对应。根据体像与实像的一一对应和时时对应关系,临床上设计了实像透骨扎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脑针临证备要》,点击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范围内从三甲医院到基层诊所各层次脑针学习及实践者的精彩案例选编,以详实的临诊病历资料展示团体的临床实践成果,涵盖全面的人员层次,较好地反映脑针临床诊治的可重复性,可直接指导再临床。
作者简介
周立群,男,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86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攻读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主持科研课题“国家标准耳穴”“国际标准耳穴”“脑针治疗脑瘫临床疗效观察”等10余项,发表论著50余篇部。多次应邀前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交流讲学。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武当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宫氏脑针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保健协会健康服务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美国国际中医药研究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世界针联(WFAS)耳穴医学国际标准化研究工作组首席专家。曾获“201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等国家级奖项。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脑针临证备要》,作者:周立群,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新书资讯 | 脑针临证备要
● 新书资讯 | 实用毫火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