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面瘫和针刺得气相关最密切!
从古至今,得气始终被认为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因素。
然而,现代团队对得气与疗效间关系的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分歧,纵观得气与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各研究中对得气量化的标准尚未统一,且缺少对得气的定性判断,导致相关研究结果不能真实地完全反映得气效应。
因此,如何在研究中对得气进行定性定量判断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是否有方法能够通过客观观察得气引发的现象,剥离主观因素,客观探索得气对机体影响的特点,进一步客观量化得气,使得气与效应关系研究的结果结论更加单纯、可靠,均是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特色疗法评价重点研究院多家单位合作,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中对于机体因素对得气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其中李静等基于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和 Pubmed 数据库,对 30 篇针刺得气的机体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机体因素在针刺得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体体质、病症类型、机能状态、腧穴功能特异性、耐受性、心理因素,应引起针灸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该团队认为:机体对针刺得气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研究多停留在对现象的肯定上,应进一步深入针刺得气的机体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寻求针刺得气科学而客观化的指标,从而提高针刺治疗及临床研究水平。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上海气功研究所多家单位合作基础上,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0973781),从认知思维角度,研究解读得气内涵。团队葛鹏等通过分析古今关于得气的文献,梳理了得气具体含义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得气的本质是感觉操控,而感觉操控亦是具象思维的本质特征。
长期气功训练可以增强医者的具象思维能力,在针灸临床中更容易得气。医者掌握具象思维操作方法,坚持气功训练,有助于提高针灸疗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多家单位合作,团队潘银秋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 计划项目(2012CB518506)对得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了文献学研究。
该团队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针刺得气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文献进行收集、筛选、提取数据、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总结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从文献角度探索得气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得气与否与疗效关系的研究中,82.1% 的研究认为得气与疗效相关,17.9% 的研究认为得气与疗效不相关;痛经、面瘫文献中,得气与疗效相关的支持度为 100%;痛证文献中,72% 的研究认为得气与疗效相关,28% 的研究认为得气与疗效不相关。得气特点与疗效关系的研究中,60.7% 的研究认为传导感与疗效呈正相关;得气感强度与疗效关系的研究有 21 项,涉及病种分散,其与疗效的关系和病种相关;痛经文献中传导感与疗效呈正相关的研究最多,达 58.3%;面瘫文献中,得气感弱与疗效呈正相关的研究最多,达 50%;痛证文献中,传导感与疗效呈正相关的研究最多,为 63%。
多数文献研究提示,针刺得气可提高临床疗效,不同得气特点与疗效的关系和病种密切相关。项目并基于结果建议对针刺疗效显著的病种更多高质量的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研究,以便更好地总结得气规律。随着中医针灸理论的国际化发展,得气与痛感的区分及其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增多。
在循证医学研究中,国际上对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仍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因而其客观化的评价标准及其生物学机制成为重要且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可从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综合评价,并结合疗效,探索客观界定得气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量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对于寻找可直接显示或记录的循经感传的感觉的特异性客观指标为团队的工作目标。
循经感传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人体内的一个客观的过程,只是需要适当的条件才能被人的高级神经中枢所觉察。认识和理解经络,经络学说的研究,无论是文献的研究、临床研究,还是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不能脱离中医这一特定的范畴与语境。
从整体观出发,立足临床和功能,强调多学科融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经络整体调控作用作为突破口,从一个立体的角度去认识经络,探寻冲出“纯”现代研究窘迫的途径才可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经络理论研究进展》,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其中一本,本套丛书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入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经络理论研究进展》。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堪比现代医学方法的中医思维,不能丢!
● 卫生室的经方高手——两例20多年的湿疹,都被这个方治好了!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