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疑难病怎么治?这几首方子助您一臂之力
:邹学熹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易学家。《邹学熹》这本书系统介绍了邹老对易学入医的独到见解,医易结合的五行辨证体系,以及他对多种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其中退热12法,专病专方20余首,医易验方27首,十类病脉等,皆是邹老不传之秘。其中邹老对外科疑难病的治疗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下面介绍他的几首效方您不妨一试效果。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的“牛皮癣”范围。本病初起多为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或外来的机械刺激所引起;病久则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
该病病情随情志因素而增减,且多复发。好发于颈部、肘窝、腘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处。
“四弯风”,即长在手足弯处皮肤的神经性皮炎,局部常表现为皮肤增厚,干燥脱屑,奇痒难忍。邹老认为多属风湿热邪、虫毒滞留肌肤所致。以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之法治之,常用苦参、地肤子、全蝎、僵蚕、黄柏、桔梗、甘草,水煎内服。外用核桃枫子药膏(核桃青皮、大风子、水银)涂擦局部。一般可于两周左右缓解。
湿疹
湿疹由多种内在和外界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急性阶段以瘙痒性红色丘疹、丘疱疹为特点,慢性阶段则常以浸润肥厚和苔藓样变为突出表现。属于中医“湿疮”范围,急性期以湿热为主;亚急性多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者因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于濡养而成。
邹老治疗亚急性、慢性期瘙痒明显的湿疹患者,常用全蝎、地龙、僵蚕、蝉蜕、地肤子,组方名为“地龙全蝎汤”,煎水内服。同时用芒硝60g(化入),黄柏30g,苦参30g,雄黄10g,花椒10g,千里光24g,蛇床子15g,名“芒硝浴疹汤”,煎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有清热消疹,解毒止痒的效果。一般可于1周左右缓解。
汞剂治梅毒
在青霉素广泛应用于梅毒治疗之前(1943年以前),汞剂一直是欧亚各国医生治疗梅毒的有效药物,明代医家陈司成所撰《霉疮秘录》(1632年)中就详细地记载了运用汞剂、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的400余年中,明代中国对梅毒的认识和治疗水平都是最高的,连日本人当时都在借鉴陈司成的治疗经验。
邹老在这方面也积累了较独特的经验,虽然现在已经不用汞剂治疗梅毒了,但随着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担忧,加上现在没有任何医生有此体会了,故弥显珍贵,仍然将其核心内容作一简单地介绍,以供研究之用。
[外用方]
银粉散:纹银9g,水银7.5g,将纹银在高温下熔化,加入水银,熄火冷后杵为细末,加入朱砂末4.5g,铅粉21g,轻粉7.5g,冰片6g,麝香1g,混匀后杵细。外撒局部。
[内服方]
三仙丹:水银30g,火硝30g,白矾30g,研末,加入容器中密闭加热升华成红色丹剂。每周内服1次,1次服0.01g。一般梅毒轻症1次即愈,重证2~3次也可缓解。
服用丹药后若出现口腔溃烂之副作用,可用土茯苓30g,金银花30g,生甘草30g,青黛15g,儿茶15g,马勃15g,柿饼60g。煎汤,轻者漱口即可,重者内服。
汞剂对梅毒螺旋体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是中医“以毒攻毒”法则的具体应用,邹老曾用此法解除了不少梅毒患者之疾苦。临床上只要严格控制剂量,正确掌握使用方法,虽为有毒之品,然“有病则病受之”,邹老在所用病例中尚未观察到发生中毒反应者。
本文节选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邹学熹》。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邹学熹》,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内容提要
邹学熹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易学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邹老主张医易相通,认为中医若能善于运用易学中的宇宙规律,就会更加透彻地理解生命,从而在临床上出奇制胜。本书系统介绍了邹老对易学入医的独到见解,医易结合的五行辨证体系,以及他对肝脾肿大、类风湿关节炎、舞蹈病、鼻窦炎、百合病、积聚、中风、厥证、脚气病、发热等的辨证和治疗方法。其中退热12法,专病专方20余首,医易验方27首,十类病脉等,皆是邹老不传之秘。
编写说明
在本书编写之前,首先收集了邹老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以及他的弟子们发表的相关论文;拜访了其子邹成永先生,收集了邹老的手稿遗文。通过阅读这些论著,寻找他在学术上的闪光点,写成纲要。请教了其学术传承人佘贤武教授等,请他们或补不足,或纠有误。
我们在整理邹老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时,不求全,不求多,不写公知公用的东西,不写某老“重视”什么,某老“强调”什么,但求有特色的思想,有创新的经验。努力为读者节约时间,让读者能够看到一些新的东西,于愿已足。
经过与邹老家人的沟通,发现原来公开发表的有关邹老生平中的一些细节有误,此次做了修改。其子邹成永先生(字怀真)撰写了文言传记,一并附在书后。邹老不仅在医易上卓有成绩,而且在文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书后选附了他写的古体诗两首,供读者雅赏。
邹老在医易汇通部分所用的图稿,大都是黑白手绘稿,不是很美观,于是请美术人员按照原样,重新绘画成彩图。
主编简介
刘渊,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2018年荣获“四川省名中医”称号。临床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儿科等疾病的诊疗工作。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邹学熹》,作者:刘渊。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毛心勇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外感热病,不听医言,星星之火险燎原
● 经方服药方法的简化,也会造成疗效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