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蛎也会令人过敏!
这位作者,是一个热爱经方的人,他叫杨大华,对于经方的学习,他已有十多年了,由起初的懵懵懂懂到渐渐深入,走过的路也算是坎坎坷坷,对经方的认识也逐渐清晰。
杨大华认为,经方是中医学里最为规范的部分,是古代实用技术的靓丽一抹,有着明确的用方指征、具体的药物剂量、翔实的煎服说明,以及服药后的诸多注意事项。这些完备的环节无不诠释着技术的本质。揭去形形色色的“盖头”,回归到技术的定位才是研究经方的正途。
以下是他所著的《十年一觉经方梦》一书中的摘录,他将每个值得思考研究的医案都记录下来,留下所行与所思,小编也希望这些文字对后学者能够有所借鉴。
以下文字来自《十年一觉经方梦》中“行走在方证路上”
20多岁小伙子,盗汗1年为主诉。近一年来每夜汗出,白天基本没有多少汗。夜间汗出湿透内衣,有时出汗2次。或许是不堪换衣服的麻烦,于是干脆裸睡。即使这样,也依然出汗。有时遗精,但并不频繁。观其形体较瘦,面色蜡黄。脉浮弱,舌淡苔薄白。腹证:腹直肌紧张,肚脐旁深压可触及搏动感;上腹部腹白线比较宽;肚脐下可以摸到正中芯,一直到耻骨联合,肚脐上也能摸到,但没有肚脐下明显,长度约一横指。这就是基本情况。
从脉象和腹证来看,定位虚证基本无疑。再结合病史和面色来看,大致判断为“失精家”是没错的!按照既往的经验,我会选择牡蛎散。但颗粒剂却配不齐该方,没有麻黄根和浮小麦,于是,选择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中龙骨、牡蛎都用了2袋,每一袋相当于饮片30g。按照东洞黄芪主肌表之水的观点,又加了50g 黄芪(5袋)。开了4天的剂量。今天估计服完了3天,打了一个电话,回答是夜间基本上不再出汗了。
按语:这个病人如果用牡蛎散也会有效的。但从腹证和形体等方面来看,还是符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即使不加黄芪,我想也会有效的。说实在的,加黄芪也有对该方不自信的心理,即使在大概率的情况下也加了一把保险锁。同时,从个人既往经验来看,治疗单纯性汗出用药大多离不开黄芪、龙骨和牡蛎。不加黄芪又担心效果不大,加了黄芪又为自己的不自信而汗颜,临证中这样左右摇摆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个病人应该属于单纯性汗证,没有咳嗽、咯血和午后潮红,不像肺结核。再说,如果是肺结核一年多了病情也不是这个样子了。也不像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脉象不数,颈部不大,没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性格也挺文静的。单纯性汗证大多与自主神经机能失调有关,汗腺本身没有问题。西医可用谷维素、维生素B1、吲哚美辛等。
值得一说的是牡蛎的问题。一是牡蛎的剂量问题。本方用了60g,与原方比例不一致。我也曾用过100g的。听家乡前辈讲他们的前辈,有个叫李少白的中医,接诊一个来自徐州的汗证病人,是自汗还是盗汗搞不清。这个病人大老远从徐州跑来,一定用了许多方法。李老前辈出了个怪招,即让病人多买牡蛎装满一大锅,加足水煎煮不拘时服用。后来治愈了。病人感叹地说,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点也不错。这海边的医生治病都喜欢用大蛤蜊壳子。其实,他不知道我们这里离海边还有一百多里呢。这个掌故也让我坚定了治汗证大剂量使用牡蛎的信心。
二是牡蛎的过敏问题。大约2年前,接诊一位女病人,开方时她说不要开牡蛎啊,过敏呢!我不信。她说那你就用点试试。结果,病人还是出现了皮肤的风团并瘙痒。见过对海鲜过敏,对海鲜壳子也过敏,则说不清楚。海鲜是异体蛋白,牡蛎的过敏是不是因为也含有微量的蛋白质?通过此事,我认识到中药的安全性也需要引起重视!在使用牡蛎时,是不是也需要询问一下有没有海鲜过敏史呢?
给大家推荐《十年一觉经方梦》,点击或扫码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多年了围绕经方写作的集子。记录了作者对经方的所思所行,还有对其他问题的思考。涵盖了经方医学的理论及实践,涉及学习经方的个人理念,对若干经方的深入探讨,对经方常用药物的认识及个人临证治验。作者跳出传统中医的思维,结合现代医学的视角来看经方。对于经方的研习来说,或许提供一些别样思路。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取《十年一觉经方梦》,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都是中医思维惹的祸?
● 这个针法,专治腰突,效如浮鼓!
END
戳“”一起来充电吧!
我怎么这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