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2018年中药五大舆论事件
阿胶被政务微博称只是“水煮驴皮”
点评以“成分论”否定中药功效是偷换概念
2018年2月18日,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官方微博“全国卫生12320”发布一则消息称,阿胶只是“水煮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且并不是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随着转发量增加,此言论引起众多议论。
精彩观点:用化学成分阐述中药的功效,是典型的偷换概念。不仅是阿胶,三七、冬虫夏草等中药受到类似质疑,都是因无视中医的药效理论与西医的药理研究分属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导致的。中药药效理论所涵盖的不止化学分析层面,其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配伍归经等经典理论需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用西医的方式去理解中医,永远“说不清、道不明”。让人们拥有正确的健康理念,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官方媒体客观、全面的“发声”尤为重要。
川贝枇杷膏走红美国
点评理性看待川贝枇杷膏“走红”
2018年2月份《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称,中药川贝枇杷膏因其止咳效果显著在美国畅销。报道还指出部分外国人对中草药的安全性存有疑虑。国内一些网友和媒体,尤其是反中医团体对川贝枇杷膏的“意外走红”质疑不断。
精彩观点:此次川贝枇杷膏在国外走红,虽带有一定偶然因素,但也说明其疗效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认可。我们不能一味吹捧,更不能一味贬低中药疗效。川贝枇杷膏被封“流感神药”确实言过其实,但其润肺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也非常明确。此事件说明,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
浙大学生“炼丹”事件
点评浙大学生“炼丹”不必上纲上线
2018年3月19日,浙江大学学生制作出“孔圣枕中丹”的视频在微博引起广泛转发讨论。许多网友留言嘲讽:“吃了此丹是否可长生不老?”也有人质疑药物安全性,甚至觉得这样做是“不务正业”。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
精彩观点: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中药发展和文化,并非为培养专业的中医药学生。对于浙大开设中药选修课,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在大学开设中药选修课,有利于掀开中医药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以亲身的了解、感受,对中医药文化有客观认知。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开设中药选修课起到了示范作用,希望有更多的院校为推广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鸿茅药酒事件
点评遵道守法方能基业长青
2018年4月份,一则关于“鸿茅药酒跨省追捕”的报道将鸿茅药酒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广东谭某在网上发表《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一文后,鸿茅药酒生产企业以其损害商品名誉为由向当地警方报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警方对谭某实施了跨省抓捕。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精彩观点:随着互联网以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始终不能松懈。中医药企业理应传承中医精髓,坚守保护人民健康的经营之道,广告宣传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唯有如此,中医药企业才能获得长足进步、取得长久发展。
白药牙膏被曝添加氨甲环酸”
点评“西药治病,中药赚钱”?错!
2018年10月21日,名为“科普医生博雅”的博主称云南白药牙膏中真正具有“牙龈止血”作用的很有可能是西药氨甲环酸,而非中药云南白药。事件迅速发酵,云南白药牙膏止血功效的成分及安全性受到网友质疑,有部分网友认为很多中药产品不过是打着中药的幌子用西药治疗,中药只是赚钱的宣传工具。
精彩观点:一款产品的功效往往是多种成分发挥作用,因有西药成分的存在就否定中药成分的功效是不科学的。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明晰可添加成分和禁用成分,正确宣传引导,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中医药行业也需要更多创新、安全、为群众所喜爱的中医药健康产品,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好书推荐阅读使人清醒中医出版出品
书名:
中华食疗本草
推荐语:
合理科学用药
作者:
闫仲铠 丁立起(主编)
(下单)
书名:
常用中药临证速查掌中宝
推荐语:
适合揣在兜里的中药书
作者:
任磊
(下单)
书名: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推荐语:
高清无码原植物彩图+临床效验方
作者:
张晓燕 谢勇(主编)
(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在此特别感谢。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欢迎投稿唠嗑。
大家都在看↓
朋友圈卖的阿胶糕,真的什么人都能吃吗?
在你情绪变化的时候,你的胃肠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点,一键下单
我怎么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