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小水牛讲解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二)

小水牛讲解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二)

水之药

阴阳之理,彼此互根,阴降化水,肾水之中已胎阳气,此为一身之阳根。仿玄武安定北水,保阳根之药物皆可为水之药。

附子

温肾水的阳气并不需要很多,可是一旦阳虚水寒,却非得用“雄壮悍烈之性,斩关夺门之气”的大热药不可。这是因为肾处于深渊,阳非大热不能达。纵观本草,拥有如此燥烈之性的药非附子莫属。

把附子看成是一团剧烈燃烧的大火,便能很好地掌握附子的精髓。这团火进入人体后,其阳气迅速向四周发散,无所不达,所以《得配本草》在记载附子的功效时曰:“通行十二经,主六腑沉寒,回三阴厥逆。”大热之性的附子,虽然能行遍十二经,但并非通治十二经,喜凉恶热的阳脏应该都不会喜欢附子,所以别动不动就用附子,更不应该用附子来养生。

附子的优点在于其阳能直中肾水,补充那宝贵的肾阳;其热能温脾燥湿,恢复中土的运作。对于这些优点,《长沙药解》里是这么说的:“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肾寒则生气不足,木不升,脾不达,阳气不振,这之中能导致非常多症状,所以附子的“适用症”也是很多的,如中风、噎膈、寒邪、气厥、痰厥等。同样的道理,只有先抓住附子大热纯火之性,再研究这些“适用症”,才能做到真正的适用。

附子具有毒性是妇孺皆知的常识,其与半夏一样,可以通过加工炮制来缓和药性,减少毒性。还有一种方法既不影响附子的大热之性,又能减轻其毒性,这种方法就是配伍甘草。甘草培土和中,令四象周行,使得附子的热性顺着圆运动流转,避免其滞留在同一个地方而产生破坏。

附子的大热之性已达到能回阳救逆的境界,善用附子必是习起死回生之术的人所该具备的能力。

熟地黄

补真阴、填骨髓,这是熟地黄被世人所了解的药效。补真阴即为补肾阴,这本是很平常的治疗手段,可是翻遍黄元御所有面世的书籍,竟然找不到补肾阴这样的词,而很多滋补肾阴的药在他眼中也只有润肝补血的作用,几乎从不用来补肾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他觉得水易盛而火易虚,肾中最容易虚少的是肾阳,所以补肾阳都来不及了,怎么还会助阴灭阳?其次滋阴药皆能助土生湿,这就更不得了,“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岂能助湿伐命。基于这两点,黄老不喜欢用滋补肾阴的药,只有在木枯血虚时,才不得已用来滋养肝血。

又轮到小水牛“叛变”的时候了,既然不能盲目崇拜附子,那也不应该对以熟地黄为首的滋阴药存有偏见。在《金匮要略》中,有一个迄今在治疗肾阳虚上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方子——金匮肾气丸。张仲景在这方药中用附子温补肾阳,同时也使用了大量的熟地黄、薯蓣(山药)、山茱萸,而为防止这些滋阴药凝滞败土,特意用了茯苓和泽泻渗利中土湿气,最后还加了桂枝和牡丹皮舒肝达木,让肾阳上行。仲景在治疗肾阳亏虚时,为什么非要用滋补肾阴的药呢?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小水牛蜡烛理论在张熟地(张景岳)的呐喊声中,又一次可以发挥功力了。正如黄元御自己所说的“阴阳之理,彼此互根”,补火时佐以阴药,燥阳之药得阴润而不燥,阳火得阴水之载体,其火源源不断而生。肾中的阳气弥足珍贵,水寒阳虚之人也很多,而补肾阳常常要用燥热之性猛烈的附子,此时就非常有必要用熟地黄这类补肾阴药与其同行,以减弱附子对娇嫩之脏的伤害。除此以外,熟地黄还能将附子之火藏于阴体中,使得附子补火之力变得和缓、持续;熟地黄体纯阴而下沉之性极强,还能将药性引到深渊之水中。所以在补肾阳时,需要添加补阴药,而这些药中又以熟地黄最为合适。

虽然肾中水易多而阳易衰,可同样存在肾水亏虚的情况,如遗精、失血、亡汗等,此时就更应该毫不犹豫地用滋补肾阴的药物,而熟地黄仍应为首选。

张熟地老师说:“熟地黄,性平,禀至阴之德。”前面我们把附子当成一团大火,那这里可以把熟地黄当成一弯碧泉,附子能通行十二经,熟地黄也能“补五脏之真阴”。熟地黄补全身之阴水,而尤以补肾阴、脾阴为主。

特点很明显的事物往往是瑕瑜互见,熟地黄的缺点和它的优点一样明显。既然能补全身之阴,其滋润凝滞之性必然也很强,而这对于中土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故当需要大量使用熟地黄时,可以用茯苓、猪苓、泽泻等祛湿药来除湿护土。

火之药

少阴君火升天,万物欣荣,一派豪气冲天。然而凡事不能太过,过则不吉,师朱雀守护上火,镇火清阳的药物皆可为火之药。

玄参

心火不及的问题就不再谈了,再谈就太啰唆了。我们把目光移向火中更不为人所知的阴液。

心火中的阴液是滋生肾水的根源,也就是人体的阴根。心火之所以能降敛于下,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心阴,阳得阴而能收,心中的阴液成为心火下降的物质基础,仍然是起承载阳气的作用。上热之症,皆相火上逆,火性上炎而导致心液消亡,所以在清上热时,滋养心阴非常关键。

补心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鼓动肾水上行,还可以益脾阳而升雾气。但这些搬水救火的方法都得使用温散之药来行水,这对于上热之病来说并不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最佳的方案应该是找一味能直接补心阴的药,可是补阴药又多体重,偏行于下,那到底存不存在能上补心阴的药呢?

玄参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玉楸药解》中是这样评价玄参的:“轻清飘洒,不寒中气,最佳之品。”轻清是玄参与诸多滋阴药不同的地方,轻清使得其能上行而滋心阴,也是因为轻清,其滋阴之力并不像熟地黄、当归那么强,更加适合补心中那一丝珍贵的阴水。上热而伤心阴者,心火不能下行,导致上火和下水不能氤氲相交,圆运动停滞不行。玄参通过补心阴,令水火重新相交,玄参因此得到了“枢机之剂”的称号。

玄参还有退无根火、清上焦热、滋下焦水等功效。追根溯源,玄参其实只有滋心阴的作用,其他的功效皆是由此引发的效应。

心阴作为生水之源,常常被人忽视。晚上不睡觉,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还要躲在被窝里,玩几局手机游戏的人,往往会将那一勺心水消耗殆尽。

夜里是肾水收藏之力最强的时候,人在这个时候睡觉,心火能藏于肾水,肾水得到足够的阳气,第二天生气繁荣而精力充沛。如果这个时候不睡觉,心火不听肾脏的召唤,强行留于上,就非常容易令心阴受损。而心阴受损,并不只是导致上火、烦躁这么简单,整个圆运动的右降过程都会受影响。首先肺金降洒不了津水,脏腑缺津液滋养而燥;其次心火不能下行,肾水得不着阳气而寒;肾水一寒,生气萎靡,一系列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玄参是拯救心阴最有效的中药,拒绝熬夜是保护心阴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玄参的妙处,但总得知道熬夜的坏处吧。

本文摘自《学习中医很简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学习中医很简单》,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用缜密、简洁、有趣的语言,结合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解读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中医的二十四脉和常见中药,使得复杂的中医理论不再玄乎难懂。最后还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实践。本书语言通俗,内容科普,非常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可以迅速引领读者进入神秘的中医世界,让更多人能够零起点、零距离地接触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热爱中医。其实,学习中医很简单!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用近乎面对面聊天讲故事的笔法将经典中医理论娓娓道来,让人忘却了玄虚,丢掉了枯燥的中医书。它越看越有意思,越读越有味道。

作者简介

陈喜生,当代新道家学者,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易经》《道德经》、中国历史、经典文学等皆有涉猎,尤喜于医。其思路严谨而细腻,文笔大胆而新奇,语言有趣而亲切。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学习中医很简单》,作者:陈喜生,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谁都能看懂的五运六气(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
● 小水牛讲解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一)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