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学不好中药,学什么中医??!!

学不好中药,学什么中医??!!
12月16日由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主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承办的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总决赛在京举行。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次总决赛充分表现出了学中药的重要性。评委专家熊继柏国医大师在点评选手答题时就指出,学中医,必须学好中药!

过去药工出身的中医,大多是先学认药、抓药、采药、制药,由于对中草药了如指掌,一旦跟师学会背些“汤头”,再学点望闻问切四诊,用不上五年就可以给人看病了。
而现代培养的中学生虽然理论学了一大堆,但连基本的中药都不认得,拉开中药斗,一问三不知,中药过不了关如何开方,用古方治病呢!现代的中医药大学生没有上药房实习的机会,接触临床又少,当然还不如中药店的小学徒。
无独有偶,在比赛期间,大赛还请到了一位“中医小药王”——李牟慕容,这位9岁的小男孩可以蒙着双眼辨识药材,着实惊呆了评委和观众。

慕容祖上是太医,是中医世家第十代传人,他3岁进药房,6岁便已经具备“望闻问切”的能力,就连老中医爷爷也不禁称赞他的天赋异禀。
“医者仁术,大功无利”是李家的祖训,祖祖辈辈以此为训,在中医治病上,不敢有丝毫马虎。李牟慕容说神农尝百草,他要尝百药,他会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像他的偶像孙思邈一样当个小药王。
赵中振老师在点评学生答题时说:“自古中药有外来。”并将沉香和檀香的异同点娓娓道来,幽默而又不失专业性。让小编想到了中振老师的一本著作——《中振说本草》。

这本书将中药与地理,民俗,命名,历史等关系生动的描述出来,融汇古今,发散很广,许多闻所未闻,让人眼界大开。

如:香港命名来源于运香之港,古时从国外运沉香途径此港口,因此得名。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指的是吴茱萸。
关羽刮骨疗毒其实刮的是草乌的毒。
历史上李时珍的画像来源于《本草纲目》中王世贞的描述,以萧龙友为原型,蒋兆和绘制。
人们倒中药渣在路上其实是民俗中的踏药渣治病或者驱邪。
溪黄草得名于手搓其新鲜叶子出金黄色的液体。
十八层地狱中的第十四层就是惩治买假药的人的场所。
鱼腥草在日本被称为十药原因在于日本人认为它的作用以一当十。
日本常用的汉方七汤二散一丸为何物。古时的蜡丸为虫白蜡,现代的药丸为石蜡。
马齿苋又叫五行菜,其植物集齐五色而得名。
金银花植物变化为先白后黄,先银后金。
石斛的商品名枫斗中的枫可能谐音于丰,石斛采收也是在枫叶泛红的时节采收,斗为古人对斛的缩写。
……

书里很多物品都是浸会大学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如古代四大香料中的龙涎香,展示出珍贵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里的炮制图片。许多资料来源于国外,如伦敦历史自然博物馆所藏古代药材,国外的本草纲目如何记载等。

本次大赛以“生活处处有中医”为主题,旨在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影响力,提升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素养,丰富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大赛内容在传承中医药经典的基础上,紧扣当下中医事业的核心工作,涵盖广泛,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

总决赛特别邀请国医大师熊继柏、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赵中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对参赛选手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刘金明、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储全根等专家作为仲裁专家对比赛进行监督。

大赛题库邀请数十位专家精心策划,囊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常识、中医药传统知识等多种类型,题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通过视频、音乐的方式呈现,参赛选手在有趣味答题过程中也能学到中医药知识。

据悉决赛盛况将于2019年春节期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以及各大网络视频平台播出。中医药,有力量!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振说本草》,点击或扫码可直接购买

(购书请扫码或点击)

内容推荐

《中振说本草》是著名中药鉴定学专家赵中振教授录制的二十集中药知识普及脱口秀,每一集围绕一个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展开。本书采用立体阅读方式,在读者阅读、欣赏文字与图片的同时,用手机扫每讲后面的二维码,即可收听、收看本讲相关的音频、视频,让读者身临其境。赵教授知识广博,语言幽默风趣,跟随赵教授,一起解开本草之谜,感受本草的魅力。本书也是赵教授专为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的特别献礼之作。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这本冷门中医书,建议大家都要看一看(正经严肃脸)

● 这四大医家的学说,凭什么能够名留青史??

觉得不错请点赞!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