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了这么多年的取穴法,有没有想过是错的??
以手指的长短、宽窄为依据定穴,称之为“指量法”。因为此法只限于自身使用,故又称“手指同身寸法”。
其中,最基本的,要数以中指弯曲后中节形成的梯形腰部横线为1寸。
然而,此长度由于不在手指边缘,临证是无法使用的,所以应予以淘汰。
而代之以大拇指指节的宽度为1寸(《备急千金要方》中还定中指顶节为1寸);食中二指并拢后第2 指节的宽度为1.5 寸;拇指或食指上两节的长度为2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后第2 指节的宽度为3寸,简称“一夫法”,为晋代医家葛洪所创(图1)。
“简易”而不准确
为了便于人们学习、掌握定位及取穴方法,历代医家创立了多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如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点取百会;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尖所抵达处取列缺;拇指向食指并拢,虎口处肌肉隆起最高点取合谷;站立时两手下垂,手指紧贴大腿外侧,中指尖端取风市……
然而仔细推敲和思量就会发现,这些简单易行的定位、取穴方法其实并不准确,与相对准确度较高的“骨度分寸法”还有一定的差距。
就拿“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点取百会”来说吧,“两耳尖直上”这条线就很难画准,因为它向前或向后可以有不同的倾斜度;而“站立时两手下垂取风市”,更是与临床实际大相径庭(详见“从双手过膝的刘备看风市定位取穴之误”)。
所以,针灸文献中介绍的各种简易取穴法,只能作为临床定穴的参考而已。
本文选自《针灸解惑》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针灸解惑(第2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本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6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针灸解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启才。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源:
Pixabay 。
,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滋阴妙方三甲散
不练练导引,能说自己是学中医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