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叶天士思之熟、虑之周的耳鸣方

叶天士思之熟、虑之周的耳鸣方


耳鸣大家可能都清楚,但源于叶天士笔下的所谓“里真气衰”,是个什么意思?这四个字应该怎么理解,怎么断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彭老的疏注。

〔叶氏医案存真原文〕

里真气衰,不能贯通外膜,至声若甕中,而蛙鸣蚊震之声不绝。前之流脓水,时令湿热气加也。今议补下镇纳收敛方法。

龟胶,磁石,牛膝,牡蛎,远志,菖蒲,淡菜

胶同蜜丸。

〔疏注〕

喻嘉言《寓意草》说:“阴气走下窍,而上入于阳位,则有窒塞耳鸣之候。”

今本案说:“里真气衰,不能贯通外膜,致声若甕中, 而现蛙鸣蚊震之声不绝。”

所谓“里真”者,即肾之真气也。因肾“在窍为耳”,肾气衰,不能上达贯通外膜,是以阴气乘虚,至于上窍,亦隔一膜,不能超出窍外,止于窍中,如蛙鸣蚊震之声不绝也。

《医经精义》:“凡声音者,是击动空气前成也。耳之辨音,亦以耳窍内之气为外空气击动,故声传入耳。”由此可见,所谓耳窍内之气者,即本案所谓“里真”之气。

里真气衰,外界之空气无以击动,声不能传于耳,故只闻阴气上逆之蛙鸣蚊震声也。案中“前之流脓水,时令湿热气加也”二句,乃指前第五案“风热上搏清窍为蒙,湿热蒸为脓水”之证而言。

今既无时令湿热之气交加,故不必议清扬肃上,须议补下镇纳收敛之法,方为正治。因补下则肾气充,自能贯通外膜;镇纳收敛,则浊阴下降,不复上触阳窍。然后耳之于声,亦犹空谷受响,万籁之音皆闻矣。尚复有蛙鸣蚊震之声耶?

〔方解〕

此乃手足少阴经之药。
龟胶咸寒以益肾阴,淡菜甘寒以补精血。
磁石辛寒质重,能降浊气而益精;牛膝苦酸性平,能收阴气而补肾。
远志辛苦,能补心肾,使耳复聪;菖蒲辛温,芳香开发,最能通窍。
牡蛎咸平以滋水,蜂蜜甘平以和中。
凡药味“酸咸无升,辛甘无降”。(《本草备要》)

兹辛、甘、酸、咸并用者,因辛甘为阳,“阳气出 上窍”,故用辛甘之药以上入阳位,则清阳上升,而清窍空灵矣。
因酸咸为阴,“阴味出下窍”,故用酸咸之药以下入阴位,则浊阴下降,耳不复鸣矣。

叶氏立此方,真可谓思之熟而虑之周!

本文来源《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更多精彩文章请从原书中查阅。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点击可直接购买

作者介绍

彭宪彰(1917—1989),又名德锡,四川省仁寿县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病,辨证灵活,善用经方,每于平凡之中见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遗尿的经验,被誉为活用经方的典范。

内容介绍

彭老对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学术思想的研究造诣颇深,他从《叶氏医案存真》的验案中于个人有所体会者选出一百案,引用《内》、《难》、仲景及汉代以下诸名家之说,以及《临证指南医案》等文,融会己见,用浅显文体,加以疏注、解释,畅发其中奥义,以资后学借鉴。

(扫码购书,限时折扣)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你的感冒,不用吃药

● 吃了15年土,扎几针就好了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