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脏与腑的功能与区别

脏与腑的功能与区别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满与实都表达了充满、充实的意思。满和实两者本来在字义上并无区别,但在《黄帝内经》中却有不同的意义。
满指精气充满,实指水谷充实。由此可见,满与实在字义上虽然都是充满、充实,但区别在于其中的内容物不同,内装精气称为满,内装水谷称为实。王冰说:“精气为满,水谷为实。”《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不知持满”,即不知保持精气的充满。五脏六腑在满与实上的区别,表达了五脏藏精气、六腑运化水谷功能的不同。

传化物有两种解释:
①传是传导,化是变化。张景岳注:“六腑主传、化物……水谷质浊,传化不藏。”
②也有人将化物看作体内水谷、津液、清浊、糟粕等的总称。《素问经注节解五脏别论》说:“化物,水谷所化之物也。”水谷进入体内后,要经过咀嚼、腐熟、分清泌浊、传导、排泄等变化过程。《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如沤。”
不论何种解释,都指明六腑对进入体内的水谷有传导下输、变化清浊的作用。所以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又将六腑称为“六化腑”。“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水谷入口,进入胃中,水谷饮食物充实于胃中称为胃实,而此时肠中未进水谷,故为空虚状态。如果此时肠中有精气的话,那么肠中就应该是充满的。胃中的水谷饮食物到达肠中后,肠中就充实了,而胃中又空虚了。如果此时胃中藏精气的话,就应该不会空虚。由此说明胃肠等六腑是受纳和运化水谷,而不是贮藏精气的。

关于五脏与六腑的区别,《黄帝内经》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区别。

一是藏与泻的区别。所谓藏,指贮藏、贮存。泻,指转输、传送、排泄。藏与泻,从功能上可以区别脏与腑。藏而不泻者为脏,泻而不藏者为腑。所以本篇认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五脏主藏,六腑主泻。一是以人为受,以出为泻;二是以受为藏,以予为泻。
第二,五脏藏精气,六腑泻水谷,二者内容物不一样。
第三,藏与泻是相对的。五脏以藏为本,藏不可闭塞,藏中有泻;六腑以泻为用,泻不可滑脱,泻中有藏。否则,五脏只藏不泻,则精气神无以为用;六腑只泻不藏,则水谷糟粕无所依存。

二是满与实的区别。满指精气的盈满,实指水谷(包括糟粕)的充实。五脏贮藏精气,以藏为主,不得外泻,所以五脏以保持盈满充盛状态为正常生理状态。五脏不能有水谷(糟粕)等的积实。六腑主传导、消化水谷饮食物,以通为用,不得久久储留水谷饮食物。六腑为水谷所充实,则精气血津液化生有源,不应有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

所以说“五脏者藏精气,当满而不当实”。倘若有下列情况者,即是病态:
(1)不满:如肾精不足、肺气虚弱、肝血不足。
(2)不藏:如脾不统血、肾气不固。
(3)不当实:糟粕邪气积实于五脏,如水湿困脾。
(4)不泻:精气血津液阻塞壅实,如肺气壅实、心血瘀血等。

“六腑者传化物,当实不当满。”倘若有下列情况者,即是病态:
(1)不实:水谷不入或者胃纳少,导致精气血等化生之源匮乏。
(2)不泻:化物过多而壅实,如食滞胃脘、食积肠道、阳明腑实。
(3)不当满:精气在六腑,如脾肾亏虚之白浊、糖尿病。
(4)不藏:如(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大肠滑脱等。

本文节选自《深入浅出讲黄帝内经》。……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深入浅出讲黄帝内经》,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前言

我在台湾长庚大学中医系教《黄帝内经》时,在长庚大学图书馆里看到曾在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何秀煌教授写的一本书,书名叫《思想方法导论》,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书只是一座桥梁,它本身不是目的,它是路,不是天堂。” 各位同学,我们即将一起共同阅读和学习《黄帝内经》,共同感受《黄帝内经》带给我们思想的震撼、精神的愉悦,它会端正我们的思维,开启我们的智慧,打开我们思想的风帆,张开我们理想的翅膀。但是,阅读和背诵《黄帝内经》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是一条到达幸福天堂的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一程都会有老师陪伴着我们,但老师又不能一直伴随我们走下去。因此,我在这里预祝大家健康幸福、建功立业,每个人都能通往幸福的彼岸。

作者简介

陈钢,曾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国家级特色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负责人,四川省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负责人,四川省“师带徒与院校教育相结合中医临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多次受邀到以色列、日本、德国中医学术讲座与交流等,多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台湾长庚大学讲授《黄帝内经》,常年在川渝云贵等地讲授《黄帝内经与临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各级奖励10余项,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部局、省厅、校等各级20余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深入浅出讲黄帝内经》,作者:陈钢。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治疗肝脾肿大,需辨别三脏

● 这位老先生自制的生肌收口膏,治疗疮疡不妨试一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