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穴位有奇效,多种内脏病证都管用
阳陵泉,穴出《灵枢经》,为足少阳胆经(下)合穴,也是筋之会穴。位于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笔者在针灸临床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和下肢痿痹的局限,广泛用于治疗内脏多种病证,大大提高了本穴的临床适应 、范围和治疗效果。
1. 胆绞痛
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当为疏肝利胆、行气镇痛之第一要穴。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可以加强胆 囊的收缩频率和力度,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结石的顺利排出, 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操作时直刺2寸左右,行提插、捻转泻法,动留针30~60 分钟,或以连续波、快频率电 针强刺 20~30 分钟。
2.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急性发作时,若在内关、郄门、阴郄、巨阙、膻中等常规处方基础上加用阳陵泉,直刺 1~2 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对心脏平滑肌绞痛有明显的舒缓作用,能较好地协助常规腧穴行气通阳、化瘀止痛。对因心绞痛引起的胁肋放射痛更能发挥舒经活络作用。
3. 胃肠痉挛
胃肠痉挛是由于胃肠平滑肌突发性痉挛而产生的胃脘部或 腹部剧烈疼痛。除脘腹部疼如刀绞外,腹直肌多呈挛急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可取中脘、梁丘强刺泻法,阳陵泉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加用电针强刺激,以助中脘、梁丘通调腑气、止痉镇痛。
4. 胃下垂、肝下垂
胃下垂、肝下垂是指胃、肝的位置低于正常,多发生于身体瘦弱、从事站立工作的女性。主要由于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无力或腹壁肌肉松弛所致。胃膈韧带、胃肝韧带及腹壁肌肉都是属于“经筋”的范畴,在常规补中益气的针灸处方中加用 “筋之会穴”阳陵泉,能有针对性地加强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及 松弛的腹壁肌肉紧张度,发挥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5. 膈肌痉挛
膈肌痉挛中医称“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 特征。针刺止呃的穴位很多,但直接与膈肌密切相连的却只有 膈俞(膈之背俞)、阳陵泉(筋会,膈肌古称“贲”,乃诸多 经筋所结之处)。故针刺阳陵泉缓解膈肌痉挛,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6. 遗尿或尿潴留
遗尿或尿潴留都缘于膀胱括约肌对尿液的调节失控。《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而这里所谓膀胱的“不利”“不约”,其实就是膀胱括约肌对尿液的控制能力。膀胱括约肌也是属于经筋的范畴,作为筋之会穴,阳陵泉对其紧张或松弛程度均有一定的调治作用。而作为宗筋之主的肝(经),在其“所生病”中也有遗尿和尿闭,就是对阳陵泉能够主治遗尿或尿潴留最好的佐证。
7. 泌尿系绞痛
绞痛发作时,阳陵泉宜急刺2 寸左右,行大幅度、 快频率提插、捻转泻法,或接电针以连续波、快频率强刺激, 对泌尿系平滑肌及膀胱括约肌有良好的抗痉挛作用。
8. 阳痿、阳强、疝气、子宫脱垂
阳痿、阳强、疝气、子宫脱垂均属前生殖器病证,阳痿多 由肝血不足、宗筋弛缓所致;阳强多由肝胆火旺、宗筋不收所 致;疝气多系肝郁气滞、宗筋瘀阻所致;子宫脱垂多属中气不足、 胞脉弛缓。“前阴者,宗筋所聚,乃肝经所系”,也就是说“肝主宗筋”。诸证在常规取用关元、三阴交的基础上加用“筋之会穴”阳陵泉,能够通过疏肝理气、滋养肝筋,达到起痿、壮阳、 舒筋止痛和升阳固脱的治疗目的。
——以上内容选自《针灸解惑(第2版)》
《针灸解惑(第2版)》以丰富的学术内容
独到的学术见解
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
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著
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
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
无疑是难得一见的学术著作
同时也是广大针灸工作者深入学习
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好参考书
王老善于思考,勤于笔耕
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
科普作品300多篇
主编和参编著作近80部
临床精于四诊辨证论治和经络辨证论治
擅长运用针灸和新浮针技术治疗
面瘫、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尿便失禁
以及妇科、眼科等疑难奇症
并善用经穴养生
王老从教、从医40年来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
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教学风格深受海内外各层次中外学生的喜爱
好评如潮
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
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0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
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
中医药科普讲座“金话筒”奖
一本书好不好,口碑很重要
从销量可以窥见一斑
2009年,印刷4000册,销售一空
2011年,印刷2000册,销售一空
2016年底,第2版横空出世
印刷3000册,库房目前仅存几百册
(扫码下单)
推荐书:《针灸解惑(第2版)》。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针灸解惑(第2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本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6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推荐书:《针灸解惑(第2版)》。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利咽止咳,别只顾着凉遏
看张锡纯如何巧用麻杏石甘汤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