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味药的用量,争议从未停过
:有这样一味药,有医家说量小无用,有医家说量大伤身,几百年来各人有各种不同用法,即使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它就是石膏,今天,我们听听这对师徒是如何认识它的用法用量的。
徒:刘老师,我看您用石膏,有时候大量,有时候小量,这个量如何来把握?一般多大量比较合适呢?
师:中药的剂量掌握,关键还是看患者的体质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针对体格壮实的,我一般用量偏大,在30~60g;对于年老体弱者一般用量在10~20g左右。
徒:但是好像历代以来,对于石膏的用量都是有争议的?
师:是的。由于医家各自的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石膏量大量少都是有各自的看法。
余师愚清瘟败毒饮用240g,吴鞠通也用过这样的量;
余无言用过500g;
广东名医黄仕沛,成人每服起码用90~120g,较重剂量180~240g,小儿起码30g,较重则45~90g。
《北京文史资料》曾载:抗战时期,北京某名医给吴佩孚治牙痛,每帖用石膏120g。
蒲辅周先生说过:即使药证相符,石膏也不必用过大的量,不要动不动就半斤、一斤的,药罐子有多大?用那么大量怎么煎?
我还是比较赞同蒲老所说,治病不是对抗式的诊疗。
徒:蒲老也是我非常敬佩的医家之一,我觉得其法可从。而且量太大了,心中也是有些惴惴不安,生怕患者吃出问题。
本文来源《三年难得师承录》。更多精彩文章请从原书中查阅。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三年难得师承录》,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本书从师传、徒承和师徒对话三个方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在3年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学习期间的收获、成果。
全书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文字朴实,较好展现了中医师带徒这一传统师承模式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
(扫码购书,限时折扣)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三年难得师承录》。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抓不到主症的辨证论治,都是耍流氓!
● 《易经》看失眠,讲得明明白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