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脑血管病配这味药,如虎添翼
:新安王氏内科”至今已延传七代,历200 余年,从理论到临床,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王氏内科认为,血虚为心脑血管性疾病病变之本,血瘀为病变之标,因虚致瘀,瘀可致虚,互为因果,而肝主藏血,血虚血瘀积之日久致肝血失养、内风扰动、络脉阻塞不通乃发而为病,病程日久风痰瘀阻越重,往往迁延难愈。王氏内科见微知著,治疗时除从虚、瘀两个方面辨析病机、立法遣方外,在选用药物时重视虫类药物的应用,常配以僵蚕、蜈蚣等虫类药,取其搜风通络、活血化瘀之功。
医案1
袁某,男,44岁。2009年5月16日初诊。
原有高血压病史,去年9月出现多发性脑梗死,随后入住弋矶山医院治疗。症见血压偏高,头目眩晕,颈项及脑后作僵,转动欠爽,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左膝酸软,脉来微弦,舌淡红苔薄白。以滋阴补血涵木、活血搜风通络入治。
拟方:炙僵蚕、白蒺藜、冬桑叶、钩藤(后入)、南沙参、北沙参、制豨莶草各15g,夏枯草、苦丁茶、炒川芎、密蒙花、谷精草各10g,葛根、珍珠母(先煎)各30g,干地黄、炒怀牛膝、杜红花各12g,蜈蚣2条。
按:患者属阴血不足、水木亏乏之质,阴不潜阳,致肝阳上亢而暴张,症见猝然昏仆,西医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急救之后暴张之阳得收,但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犹存,累及颈项及脑后亦作僵欠爽。
肝开窍于目,阴液亏乏则两目不得濡养而干涩,肝和则目能辨五色,不和则视物不清。故肝血不足、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乃病之本,内风扰动、络脉瘀阻、滞而不通乃病之标,当滋水涵木治其本、搜风活血通络治其标。
方中僵蚕息风止痉、开通风络,配合蜈蚣、川芎、红花活血以通络;生地黄滋水以涵木;夏枯草、苦丁茶、白蒺藜、钩藤、珍珠母、豨莶草等潜纳上亢之阳以降压;密蒙花、夏枯草、珍珠母清肝养肝以明目;怀牛膝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应对左膝酸软之症状。对于颈项及脑后作僵、转动欠爽症状,王氏内科喜选用葛根,且此药亦有一定降压作用,诸药相合共奏滋水涵木、活血通络之效。
方中僵蚕的应用不仅能息风止痉,而且可助阳气升腾,使清阳上下互通,浊阴降有去处,清窍得阳气充养,阳亢自除。
医案2
戚某,男,50岁。2011年7月就诊。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月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甘油三酯偏高,右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基底动脉及右侧椎动脉供血减少。自觉后脑部及头颞部闷胀欠爽,两下肢乏力,两目发黄,大便溏薄。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偏高。脉微细弦,舌淡红,苔薄偏黄微腻。以平肝潜阳、逐痹通络兼以降脂之法入治。
拟方:炙僵蚕、钩藤(后入)、炒白术、生山楂各15g,明天麻、夏枯草、炒川芎、桃仁、路路通、杜红花、泽泻各12g,炒赤芍、全当归各10g,鸡血藤、葛根各30g,田三七粉(分吞)5g,虎杖20g,蜈蚣2条。
按: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及脑供血不足病史,此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之证,久则络脉瘀阻,清窍受扰,则症见后脑部及头颞部胀闷欠爽;上实下虚则症见两腿乏力;肝阴不足,不得潜摄肝阳,则邪气得以侵袭,复兼湿热痰浊蕴结,症见肝功能不正常,两目发黄。治当以平肝潜阳息风为法,然病久则生瘀夹痰,故方中必用逐瘀化痰之品。
以新安王氏医学前辈王乐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主方脑络欣通为基础方,取益气活血之意,方中天麻、夏枯草、钩藤平肝息风化痰;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桃仁、三七、红花逐瘀通络;虎杖、泽泻、山楂化痰降脂消解湿热;并选用虫类药蜈蚣配僵蚕,二者相伍、搜剔内风、祛瘀化痰以通络,切中病机,一举多得,每获良效。
本文节选自《世医之道》。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世医之道》,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内容提要
延传七代,历200余载,理论独特,医术精湛,学养弘深,经验丰厚,传承有道。
《世医之道——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经验撷要》一书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编号:2013CB532001)和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7〕24号)资助,是由“新安王氏内科”传承弟子共同整理编撰而成。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新安医学研究,以论新安医学为主旨;下篇为新安王氏内科研究,以“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特色和临床经验为主题。本书是对“新安王氏内科”从事中医学术研究及临床经验的阶段性总结,使“新安王氏内科”独特的理论观点、精湛的医术经验、弘深的人文学养、独到的治学风格得以传扬,以惠及学者、医者与患者,当是中医学术传承的一种很好的体现方式。
在进一步论述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和中医学术传承的基础上,发掘新安地区古今名家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突出“新安王氏内科的治学心得和诊疗特长,并结合新知予以辨析讨论,传承新安医学学术经验的过程中彰显了“新安王氏内科”的特色,以飨读者。
该书的出版对于继承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丰富遗产,整理和发扬名中医的诊治经验,无疑是一种贡献。
作者简介
胡建鹏, 男,1969年10月生,安徽肥西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第二届安徽省十大优秀“115”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助理,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安王氏内科”主要传承人。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防治以及新安医学研究,临床擅长中医脑病、脾胃和肝胆疾病诊治。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课题7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三等奖3项,安徽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科研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4部,副主编1部,副主编 “十二五”“十三五” 国家规划教材3部。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世医之道》,胡建鹏主编,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中医小故事:仲景巧用蜂蜜通大便
● 地冬治喘,一箭双雕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