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西医并重开展救治,北京130例治愈病例中医参与率100%

中西医并重救治,北京130例治愈病例中医参与率100%

7月13日下午,北京市召开第150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介绍,本次疫情,临床特征从中医角度看仍然是湿毒疫厉之气,困脾郁肺导致的“湿毒疫”,因在夏季夹杂暑热化热,伤及气阴,治疗上在化湿清热解毒的同时,注重扶正透邪。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主要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或用汤剂,或用成药,配合耳穴压豆,能快速解除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愈,或减少由轻转重,阻断病情发展。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西医协同救治,中医治疗注重扶正固脱,泻肺通腑,解毒养阴,醒神开窍。通过中医辨证施治,一人一策,协助其加快脱离呼吸机和ECMO的辅助治疗,减少合并细菌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治愈出院的130例确诊病例中,中医参与救治率为100%。

中华民族的抗疫史上,中医药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东汉
张仲景在《伤寒论 序》中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明代
吴有性久居江南,期间连发瘟疫,其记载:“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清代
《抚州府志》卷84记载:
“顺治四年(1647)夏秋,江西抚州大疫,尸相枕籍,死数万人。”
“宣统二年(1910),东北大鼠疫,死亡六万余人。”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无情的疫病,古代医家感伤天横,勤求古训,身先士卒,一心赴救。汉有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为后世立法,明有吴有性创《温疫论》继承以创新,清有叶桂立《温热论》开温病之门径,均是中医治疗疫病之脊梁。

中医药学,是一代代中华民族的行医者在与疾病的不懈斗争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的科学认识,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国文化精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充分证明,中医药学历久弥新,依然好使、管用,并且经济易行。中医药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人类与瘟疫斗争的重要武器!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消息内容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图片内容来自中国中医官方微信,在此特别感谢。文字部分摘自《历代疫病中医防治试效方》,作者:朱向东。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遇见中医:牙痛,根管治疗前,请试试中医

● 遇见中医:小柴胡汤,平常百姓的认知很有限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