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谷晓红:推荐两首用于成人和儿童预防的方剂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各地不断蔓延,来势汹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与2003年SARS一样,中医药对其有独特的防治优势。无论是SARS,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属于中医温疫范畴,就其中医药的防治,本平台专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教授。
谷晓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教育部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三十余年,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孔光一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温病学学术带头人,擅长治疗呼吸热病和儿科病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荣获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等。发表学术文章1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或无明显发热。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中医温病学中湿热病证特点符合,核心病机为湿浊阻滞,脾肺同病。脾虚湿盛体质之人对本次疫情具有易感性,脾喜燥恶湿,此次疫情患者多呈湿阻三焦之征象。
因此对潜伏期或密切接触者或健康观察者,可以健脾祛湿,宣肺透热为主,扶正祛邪,给邪以出路。
谷教授认为,任何疾病的生成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的外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但是同样的病毒入侵不同的人体,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有的人会发病,而有一部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这就是内因在起作用,所谓内因也就是人的体质或内证态很重要,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正气较强者邪气入侵则可以免于发病或即使发病也病情较轻,治疗后容易痊愈,体质弱者或有所偏颇者则感疫毒之邪多会发病甚至病情危重。谷教授通过各地了解到的病人资料情况分析,本次发病人群中,成人以偏重脾虚湿盛多见,青少年则偏重于胃肠积热者。
因此,根据此点推荐两首分别用于成人和儿童预防的方剂,两首方剂共同之处是都具有宣肺透热、健脾祛湿(利湿化湿)或消食导滞之功,可以使脾肺宣降功能正常,有效祛除体内积留的湿浊疫毒邪气。
成人预防方
组成:生黄芪9g,金银花9g,连翘9g,藿香6g,苍术6g,厚朴6g,陈皮6g,茯苓9g,桔梗6g,芦根15g。
用法:草药水煎服或将“全成分”配方颗粒混合,加热水溶化冲服。1天1剂,早晚分2次服用。可预防服用3~5天。孕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青少年。儿童预防方
组成:藿香3g,莱菔子6g,陈皮3g,茯苓6g,桔梗3g,金银花6g,连翘6g,芦根9g,玄参6g。
用法:草药水煎服或将“全成分”配方颗粒混合,加热水溶化冲服。一天一剂,早晚分2次服用。服用3~5天。6岁以下儿童,1剂药喝2天。
以下为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从武汉疫情一线传来的病人舌诊资料,在此也一并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表示敬意。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谷晓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