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肥胖人群也患脂肪肝
#1
非肥胖人群也患脂肪肝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龙振昼
每隔一段时间,小林总要和朋友聚会叙旧。好友相聚,免不了会喝些酒。小林平常很主动,也很豪爽。不过,有一次大家劝小林饮酒时,小林却面露愁容,他说 :“我不能喝酒,我有脂肪肝。”小林的话一说完,大家都惊讶地看着他,有几个人甚至“噗嗤”一声喷出了嘴里的食物。
小陈首先站起来,腆着大肚子说 :“你这瘦不拉几的样子,还脂肪肝?谁信呢!”大家听后,立刻齐声附和 :“有脂肪肝的应该是小陈吧,你不想喝酒也得编个让大家信服的理由啊!”小林听后,边摇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 :“不信,你们看看我昨天的体检报告单。”
小林说着,把手中的报告单展示给大家。果真,上面写的是“高脂血症,中度脂肪肝”。这时,大家才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起不解。
其实,大家的迷茫似乎有些道理。以往,一提到脂肪肝,我们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形象肯定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而肥胖也的确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据报道,在某家医院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达到了 90% 以上。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脂类物质起着消化、吸收、转化、氧化、分解等作用。
正常成人的肝组织中,含有 4% ~ 5% 的脂肪,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 5%,或病理检查每单位面积 1/3 以上肝细胞内有脂肪滴存在时,即为脂肪肝。
肥胖者通常营养过剩,导致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来不及氧化的脂肪酸脂化成甘油三酯,加上负责脂蛋白排泄的载脂蛋白合成减少,使脂肪过多地堆积在肝细胞中,肝脏血液和氧的供应及自身的代谢受到影响,造成肝细胞肿胀、炎症浸润及变性坏死,从而引起脂肪肝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变得越来越普遍,成为了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脂肪肝多见于“富态”人群,但是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非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特别是一些看起来很瘦、近乎营养不良的人。这种情况,往往更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现,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
一、家族史
脂肪肝有家族或家族聚集的现象,这其中的关键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如前面提到的小林,自小备受宠爱,饮食习惯不好,一家人都喜欢吃油汤拌饭,而油汤里的脂肪和盐分含量都极高。受此影响,不但小林的父母皆有脂肪肝,而且身材瘦削的小林也患上了脂肪肝,同时还伴有高血压。
脂肪肝也有遗传倾向。有研究表明,18% 的儿童脂肪肝患者其家庭成员患有脂肪肝。尽管这些儿童无肥胖且肝功能正常,只是在体检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患有此疾。
二、生活方式
一旦发现脂肪肝,特别是不肥胖者发现脂肪肝,一定要追查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史、嗜甜食、饮食不规律、运动缺乏等。
部分热衷于光顾网吧的年轻人,长期不运动,饿了就以汉堡、鸡腿、泡面、饼干、油炸薯片等“垃圾”食品充饥,营养结构极不合理,再加上睡眠不足,或合并肺结核等,虽然消瘦,也是脂肪肝经常光顾的人群。
三、伴发疾病
大多数脂肪肝伴有代谢问题,如糖尿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等,丙型肝炎、血色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也常有脂肪肝。
如果怀疑血色病,应检测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对于脂肪肝伴有转氨酶高的人,如果球蛋白也高,应全面检查,以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
四、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人,当其营养摄入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时候,会影响脱辅基蛋白及磷脂的合成,致使脂蛋白生成不足,转运脂肪的能力下降。同时,营养不良会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动员体内贮存的脂肪,使大量游离脂肪酸释放到血中,超过脂蛋白转运能力而沉积于肝脏,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地中海式的饮食方式,是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各国,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方式。研究发现,他们的饮食方式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记忆力减退的风险。这是一种健康而简单的生活方式,在平衡的膳食结构中,保证饮食适量、清淡而富含营养。当然,那里的人们,同样崇尚每天坚持运动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为了健康,我们不妨尝试诸如此类的生活方式。因为,不论是肥胖还是非肥胖人士,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办法。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龙振昼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