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没想到苹果还有这么多用处

没想到苹果还有这么多用处
苹果是大家常吃的一种水果,不仅味道酸甜可口,气味芳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称得上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佳果。

苹果在古代被称为“柰”,早在两千多年前,国内就有栽培。西汉辞赋大家司马相如所作的《上林赋》中描写天子园林里种植的树木时,就有“枇杷橪肺,亭柰厚朴”这样的词句,这里面的“柰”指的就是苹果。不过,那时的苹果是绵苹果的一种,不是现在市场上多见的红富士。

作者君在查阅中医古籍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关于苹果功效的有意思记载。

南北朝陶弘景写的《本草经集注》里说,苹果“皆作脯,主耐饥”。这是把苹果做成果脯来充饥了。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引用了郭义恭《广志》里的内容,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暴干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谓之频婆粮”。这是把苹果脯当储备粮了。

可是作者君忍不住犯嘀咕,这苹果脯酸甜可口,越吃越开胃,还怎么充饥啊?再说,古时候一般老百姓家里哪里舍得用许多糖或蜜来腌果脯啊?估计就是晒的苹果干吧。

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里也说苹果“耐饥”,“辟谷救荒,洵果中仙品也”。

最早利用苹果香气的是元代忽思慧,他写的《饮膳正要》里提到苹果“置衣服箧笥(qi s)中,香气可爱”。据说慈禧老佛爷住的屋子里摆的都是果子,用果香来作熏香,原来渊源在这啊。忽思慧算得上是皇家营养师了,这流传的可是皇家秘方啊。

明代兰茂原撰,清代范洪等抄补的《滇南本草图说》里记载,苹果“亦能醒脾清神,人多爽怀”。

王孟英这位营养师也在《随息居饮食谱》里说了,苹果“别有色香,润肺悦心”,说苹果香闻了可以让人开心。据说美国研究发现,苹果能治抑郁症。其实这事我们老祖宗早就知道了哈。

当然,苹果的主要功效还是和中理脾、生津止渴。

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里记载,苹果“主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卒患食后气不通,生捣汁服之”,“治饱食多,肺壅气胀”。中焦指的是脾胃,苹果汁可以调理胃肠功能,帮助消化。家里没有榨汁机的可以考虑准备一台。

清代何其言在《养生食鉴》里说,苹果“煮食,益心和脾。生食,止渴生津”。这位认为,苹果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熟吃。

清代李文培的《食物小录》里也说,苹果“和中,醒酒,蒸食止痢”。这位认为,苹果还可以醒酒,蒸着吃还能治拉肚子。

其他一些咱们平时不怎么知道的苹果功效还有:

《滇南本草图说》里记载,苹果“同酒食,治筋骨疼痛”。苹果就酒,能治筋骨疼痛。爱喝酒又筋骨疼的人得到一个多么好的借口。“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吃苹果蜜酿,有助于长寿哦。

另一本兰茂撰,清代管暄校补的《滇南本草》也说,苹果是“正品仙果,上古神仙采以熬膏,甘美,食之生津,久服轻身延年”。这些都是云南人发现的么?

此外,《滇南本草图说》还说,苹果“搽疮,红晕可散。烧灰存性,治水中之毒”,“亦种子结嗣,神验”。苹果居然还能当外科药用,搽疮散红晕。治水中之毒不知道针对的是什么毒,但吃苹果对生孩子这事也有帮助可真是个好消息。

《滇南本草》里还说,苹果可以“黑发,名玉容丹”,这是白发患者的福音啊。“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好神奇的功效啊。

《本草纲目》里记载“亦取柰汁为豉用。其法:取熟柰纳瓮中,勿令蝇入。六七日待烂,以酒腌,痛拌令如粥状,下水更拌,滤去皮子。良久去清汁,倾布上,以灰在下引汁尽,划开日干为末,调物甘酸得所也”。作者君严重怀疑这就是苹果醋的前身。

而王孟英居然把苹果茶捣鼓出来了。《随息居饮食谱》里说到,苹果“瀹汤代茗,味极清芬”。这是妥妥的水果茶啊。

作者君还在古籍里发现了一个苹果的非食用功能。《本草纲目》引刘熙 《释名》记载:“柰油,以柰捣汁涂缯上,暴燥取下,色如油也。今关西人以赤柰、楸子取汁涂器中,暴干名果单是矣。”苹果汁还能当油漆用?神了。

最后说一下苹果的副作用。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 一书中提到:“柰味苦,寒。多食令人胪胀,病人尤甚。”说的是苹果吃多了让人腹胀,患病的人吃多了尤其明显。我们现在去医院看望病人,苹果可是常买的一种水果,看来以后要注意了。

最新合订本
上架了!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成莉
桔梗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