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空调病”
夏日炎炎,高温难熬,使用空调的机会大增,且使用时间偏长。长时间使用空调易患“空调病”。“空调病”是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而出现的相应不适症状,常见的有空调型感冒、大脑缺氧症、脱水或休克三种。
空调型感冒
发生机理和症状:长时间使用空调可致室内空气不新鲜,人体体温偏低(在36~36. 5℃之间,人体正常体温在36.5~37℃之间)。体温低以鼻咽部及四肢感觉最明显。鼻咽部体温低可使寄居在内的细菌、病毒从静止状态进入活跃状态;空气不新鲜会使经呼吸道吸入的细菌病毒数增加。如若平时活动较少,血液循环较慢,手足偏凉,易致感冒发生。如不及时治疗,易发展为支气管炎和肺炎。
空调型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咳痰等。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症状除上述外,还有胸痛、呼吸困难、咳铁锈色痰等。
用药方法:感冒初期(< 1~3天)多为病毒感染,在中医属风热感冒,首选维C银翘片,每次2片,每天3次。还可同时口服盐酸吗琳胍片,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或利巴韦林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如经上述治疗3天未见效者,可能并发细菌感染,可口服抗菌药,如红霉素片,每次250~375毫克,每天3次;或阿莫西林胶囊,每次250毫克,每天3次;或头孢他啶分散片,每次250毫克,每天3次(后二种药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
此外,发热者,口服泰诺片,每次1片(必要时);咽痛者,口服喉痛灵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咳嗽无痰者,口服咳必清片,每次25~50毫克,每天3次;咳嗽有痰兼有流涕者,口服伤风止咳糖浆15毫升,每天3次。如经上述治疗3~6天未见效者,应到医院就诊。
生活调理和预防措施:每天早晨锻炼身体,每次30分钟左右,直到身体出汗为止。之后冲个温水澡,使身体抵抗力增强,可确保一天精神饱满,减少空调型感冒的发生率。进入空调室宜穿长袖衫(或短袖衫)和长裤(或长裙),不穿无袖衫和短裙;常备衣物,一有寒意就添加衣物,或调高空调温度。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大脑缺氧症
发生机理和症状:长时间使用空调,特别是冷气直吹头颈部,可致头颈部表面温度降低。经血流温度计测量发现,空调直吹下的头颈部血流温度比身体其他部位温度低0. 1~0. 3℃。与此同时,冷气会使头颈部血管痉挛收缩,血管腔变窄,回流到大脑的血液减少,由此会导致大脑缺氧症的发生。
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脑涨、神疲肢倦、少气懒言、记忆力下降和嗜睡等。
用药方法:可口服脑细胞代谢促进药,如脑益嗪片,每次25毫克,每天3次;或安神补脑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或脑复康片,每次1片,每天3次。
此外,少气懒言明显者,可同时口服补中益气丸(伴胃寒反酸者,服用更佳),每次10克,每天2次,早晚各1次。记忆力下降明显者,可口服益智仁丸,每次10粒,早晚各1次;或脑力宝丸,每次10克,早晚各1次。伴嗜睡明显者,可口服兴奋大脑皮质药,如苯丙胺片,每次5~10毫克,每天2~3次;或利他林片,每次5~10毫克,每天2~3次。
生活调理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大脑缺氧症先兆(如头晕脑涨)症状,应停止手头上的工作,做深呼吸(深吸一口气后徐徐呼气,直到肺内空气呼尽,自我感觉腹部紧贴脊柱为止)。如条件允许,可到室外空气清新但又不过于炎热处散步,以吸入更多氧气、呼出更多二氧化碳。如室内备有氧气袋可吸氧,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起反作用,抑制呼吸。与此同时,可吃巧克力或冲服葡萄糖粉(药店有售),以增加大脑营养。
脱水或休克
发生机理和症状:长时间使用空调易致室内空气干燥,人在干燥环境中体液蒸发多,导致体液减少和血液浓缩,从而出现口渴咽干、嘴唇焦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症状(此时为轻度脱水)。如喝水少,或因工作繁忙紧张忘记喝水,则进一步加重脱水症状。若循环血量不足,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会出现头晕眼花、神情淡漠、低热(37. 1~38℃之间)、低血压(90/60毫米汞柱)、心跳加快、脉搏细弱等症状(此时为中度脱水),甚至出现晕厥、低血容量性休克(为重度脱水,血压低至90/60毫米汞柱并继续下降),危及生命。
用药方法:轻中度脱水可口服盐酸麻黄碱片(有器质性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慎用),每次25毫克,直至症状缓解为止;或同时口服生脉口服液,每次1 ~2支,直至症状缓解为止;如无上述药物也可用红参120克,麦冬60克,加水1000毫升急煎频服。与此同时还可频喝淡盐水或9%生理盐水1 500~2 500毫升。有低热者,可同时用清暑益气颗粒冲服,每次1包,直至热退。如经上述治疗30分钟未见效,应到医院就诊。
生活调理和预防措施: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可配合躺卧休息,取头低足高位(头与床椅大约成15度,脚与床椅大约成30度,以保证大脑血液供应)。尽量少说话和少做不必要的体力活动,以减少水分隐性丢失和精神体力消耗。平时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养成每隔30分钟至1小时饮水1次(约50~100毫升)的习惯。出汗过多时,应喝淡盐水或矿泉水(因其中含有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可补充因出汗丢失的上述物质)。
(本文涉及的处方药患者不能自行服用,须经医生诊断、处方。)
最新合订本
上架了!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桔梗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