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夏季应不应该运动?

夏季应不应该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 500万人,而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汗出增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猝发。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甚至造成虚脱。

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是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初学者可以从站桩开始,再逐步学习简单的招式,重要的是配合呼吸。慢、深、长、匀的呼吸,不但能消除烦虑,还能对心脏的微细血管和经络起到养护作用。

散步、游泳也是心脑血管病人在夏季非常好的运动方式。散步尽量选择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间段,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在夏季运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晨练不宜过早,以免睡眠不足。
②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
③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有的人习惯运动后吃冷饮。事实上,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冷饮会伤害肠胃。运动后,温淡盐水是最好的饮料。
④在户外运动时一定要随身携带适合自己的急救药物,以便必要时紧急服用。

炎炎夏天的生活起居
首先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休息不好可以使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由于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因此午睡应以卧姿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临睡前也不宜饮用酒、咖啡、浓茶等。

心脏血管疾病最怕忽冷忽热的温差变化,及过热的环境,因此,室内夏天不宜过热,但室内外温差也不宜过大,以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生。

另外,天气炎热,一些人为了贪图凉爽,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喜欢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房间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而心脑血管病人一旦发生感冒,不但会加重病情,有时还能诱发病情的变化。因此要避免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洗热水澡、热毛巾擦身、喝热茶等用热来除热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保持心情舒畅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忌大怒和大喜。怒则气上、大喜伤心,都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情况。在炎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更会很容易感觉心情烦躁,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焦躁的心情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危险。所以,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在夏季,人们心情容易烦躁,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更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如果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整和疏导,我们就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那么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呢?

《黄帝内经》中说得好,应“夜卧早起(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睡眠不足可适当午睡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切勿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滥发脾气),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要精神饱满,成就夏季应有的秀美,并充分宣泄),若所爱在外(就像你面对所爱的对象,情志应充分外露而不需内藏)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才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人体之气的方法)”。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不良情绪要进行适当的、正常的“宣泄”。一方面,可以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谈心,可降低心理的压力。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主观上的调息静心。

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适当地晨练,适当地娱乐,适当地避暑休养。夏季炎热,心情烦躁很正常,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李玉峰
朝阳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