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心病不仅仅是指生气

心病不仅仅是指生气

心病不仅仅是指生气
中国中医科学院/张雪亮
中医说的情绪、心理问题导致疾病,不仅仅说的是生气。大家都知道中医有个习惯说法,叫七情过度,就是说无论什么情绪,哪怕是喜,也不能过头,过头就成了危险因素,就可能导致身体生病。

什么是七情?经常有人先回答喜怒哀乐,其实中医说的七情可没有哀和乐,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7种情绪。

七情也还有别的说法,比如喜、怒、哀、惧、爱、恶、欲等。

正常的情绪变化是人人都有的,但如果某种情绪过度,不论悲或喜,对身心都不好。《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则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意思就是说,大怒可以引发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等。





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就是气血和畅的意思),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大喜过望对健康有益吗?喜伤心,大喜对健康是有害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大喜过望,人疯了。





过度悲伤,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运化无力,胃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谈到七情,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七情只是中医的一种习惯说法,并不代表人体的所有情绪。比如,七情里面没有嫉妒,但有的人嫉妒心强,看到别人的笑话,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对身体不好,对人对己都不好。要说损人利己可以理解,但是嫉妒却经常能够使人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我平时空闲时候看电视,很少看电视连续剧,而是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法制栏目之类,记得曾经看过珠海一位女士生了个男孩儿,还没有出院,孩子脸上被人泼了硫酸。公安机关最终破案,谁干的呢?一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姐们儿、同事,经常一起逛街的。理由呢?她生男孩儿,我生女孩儿,我就泼硫酸!

不认识的人之间很难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常常见于非常亲密的人之间,同学、朋友、同事、老乡、战友,甚至亲戚、兄弟姐妹都可能。明朝有一本书叫《菜根谭》,里面说到嫉妒现象时是这样描述的:“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嫉妒心理过强,肯定对身体健康不利。我曾听人说自己的老婆嫉妒心理多么强时,是这么说的:“别在我媳妇儿面前说别人有钱啊,我媳妇儿就不能听见说别人比自己有钱!”甚至有人说自己,我开车就不能看见别人从我跟前超过去,超过去我就难受,就着急,非要超过他!这些现象,都是嫉妒心理作祟!

情绪、心理、压力|可以导致哪些疾病的产生
七情调节不好是特别容易损害身心健康的。《黄帝内经》说“主明则下安”,意思是说心就是一家之主,是身体的司令部,是家长,一个人如果情绪好,心理调节得好,其他脏器就运转得正常,身体就不容易得病。反过来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理情绪出了问题,十二个脏腑(这里的十二官是指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就都危险了,说不定哪里就出现问题了。

比如导致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都是些复杂难治的疾病,可以称为疑难杂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白塞氏病、硬皮病、结缔组织病等,这些疾病从病因上讲都是很复杂的,恐怕和遗传、环境等都有关系,但是心理和情绪因素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单纯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呼吸系统病变比较少见,但是心理因素确实可以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或者使原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如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等,都与心理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张雪亮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