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新声妙如神

新声妙如神

新声妙如神
北京 / 温长路
今日良宵会,
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如神。
—— 汉佚名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汉时留下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作者已无可考。它写的是一次欢乐之夜的情景,那古筝弹出的幽雅美妙之声、乐曲表现出的新颖脱俗之意,足以让人听之陶醉。在古诗中,描写音乐作用的这类作品很多,有许多佳句成为后世传之不衰的绝唱。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闻得古《绿水》,使我心和平。”
——唐•白居易
“凉馆闻弦惊病容,药囊暂别龙须席。”
——唐•李贺
“请君与我舞且歌,生死寿夭皆由他。”
——明•唐寅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诗人表现的主题中除高深的文学意境外,还不乏音乐与健康、音乐与防病治病的关系。

【健康话题】

诗歌之外,古今中外各类著作中论述音乐与健康关系的内容都很多。如《周礼•膳夫》中有“以乐侑食”的话,说的是音乐有促进饮食的作用;《吕氏春秋•侈乐》中有“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的话,说的是音乐具有感化情性的作用;《黄帝内经》中有将五音(宫、商、角、徵、羽)配五行的论述,是运用音乐疗疾经验的直接总结;《群经音辨》中有“乐,治也”的说法,直呼音乐能够治病;《儒门事亲》中有“好药者,与之笙笛”的比喻,将音乐比为治病的良药;《理瀹骈文》中有“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服药者矣”的形容,把音乐治病的作用说绝了。音乐家冼星海则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他的说法中既包含着音乐的社会功能,也包含着音乐的养生功能。

◆音乐疗法的前景

现代人对“音乐疗法”认识和运用的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在许多国家形成了气候。在美国,1944年召开了首次音乐治疗学会,1946年在大学开设了音乐疗法专科,1950年开始颁发“音乐治疗家”文凭。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法国、丹麦、芬兰、巴西、南斯拉夫等国,也都于20世纪中叶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病和研究机构,在养生和治疗范围内了一系列的音乐疗法探索。中国由于历史上对音乐疗法的研究和运用就有很好的基础,故对音乐疗法的研究和发展速度更快、成果更丰。全国各地基本都有专门的研究和运用音乐疗法的机构和队伍,并且创造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1989年10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正式在湖南长沙成立,标志着我国对音乐疗法的研究和发展开始纳入了正规化的轨道。其间,音乐治疗机、音乐针灸仪、音乐震动椅、音乐牙刷、音乐茶杯、音乐枕头等与音乐疗法相关的器械和工具如雨后春笋,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医疗市场,并且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实践证明,音乐疗法除用于养生、胎教外,对精神抑郁性疾病、狂躁症、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疾病、难产、各种痛症、癌症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治疗效果。

据报道,美国蒙大拿州一所医院运用莫扎特的乐曲对具有明显疼痛症状并依赖麻醉药物维持生存的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患者使用麻醉药物的数量减少了,有的根本就不需要止痛剂了。他们说:“对听音乐治病觉得不可思议,但确实有效。”
另一则报道说,1988年,一位英国妇女因车祸住进了医院,数日内昏迷不醒,医生使用了各种疗法都无济于事。无奈中,他们在她的床头反复播放她平时最喜欢听的音乐和她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声音的录音磁带。奇迹发生了,这位母亲在这些声音中睁开了紧闭的眼睛。

◆音乐疗法的机理

音乐治病的机理已被现代研究的结果证实,它是通过大脑反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结果。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具有音乐语言中心,是在大脑中与语言中枢相近的部位。音乐通过大脑相关部位产生的刺激,使机体分泌出对健康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它们分别具有提高机体的生物活性、调节机体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和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胃肠的蠕动、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健康长寿的目的。

研究证明,人的耳朵比眼睛更易动情,音乐的不同节奏、频率都会对人的内心起到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染,使原来存在于大脑中的兴奋灶受到抑制,重新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感受来。有一项对心脏病人的研究发现,轻松的音乐可使病人心脏每分钟100次以上的心率降低到80次,心脏其他功能的数值也都能得到相应的改善,血压的收缩压可以降低20mmHg。

美国研究人员还用音乐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态行为和睡眠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6周后发现,所有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血样检查结果显示,与情绪有重要关系的褪黑激素水平分泌量也明显增加。因此,他们得出了音乐能抑制和减缓老年性痴呆、能延长人生命的结论。

日本学者还发明了一种音乐感性频谱法,通过播放音乐时脑波的变化,测定人体抑郁、高兴、悲伤、放松时的变化规律,证明不同曲调的音乐对振奋人的精神、平稳人的情绪、放松人的紧张度、调节人的情志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关链接】

音乐虽好,但它毕竟是一种调节工作和生活的佐料、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手段。因此,必须是有节制地、适当地欣赏,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泡在音乐中。另外,所选乐曲的节奏不宜过快,以每分钟80拍为妥;曲种不应太单调,应以民族的、弦乐的、轻松的、抒情的为主;声音不可过大,因为人耳对音强的适量音阈是40~60分贝,最高不能超过80分贝。音量过大可以使人头痛、心烦、失眠、呼吸和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从而导致多种病变的发生。有人做过统计,经常听音强超过80分贝的音乐,会造成听力损伤;司机常听音强超过95分贝的音乐时,车祸平均增高24%;超过120分贝的音强,还会引起三叉神经痛。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温长路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