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斋绝招治“发背”
薛立斋绝招治“发背”
北京/李彦奇
明朝的时候,太医院是归礼部管的一个行政部门,不只是给皇上和后宫看病,还会被派到各个部门给不同的人看病。
当时太医院里有一名很棒的医生,名叫薛己,号立斋。一次,他被找去给一名“锦衣卫”看病,这位张姓锦衣卫四十多岁,患了“发背”。“发背”是什么呢?就是后背上长了一个痈疽,这在古代是一个很要命的病,很多人都是因为发背死去。薛立斋一诊脉,心脉洪数,心中不禁一惊:“不好,这个病来势凶猛啊!”
薛立斋心想:“《黄帝内经》里就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疮痈这些皮肤病,都是因为心经不正常导致的,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气不足,那么就会影响到血液的循行,血流缓慢则会导致血液停滞,于是才会长这类的疮痈。”于是决定使用一个绝招:灸骑竹马穴。首先,薛立斋让患者在桌子边坐下,用胳膊肘顶着桌子,然后用一根绳子,从胳膊肘的横纹开始拉绳,量到中指尖的指甲处,在绳子上做个记号。接下来,患者把衣服脱了,找两个人横抬一根竹竿,让患者骑在上面,抬竹竿的两人一起把患者给抬起来(一定要两脚离地)。这通折腾,虽然让锦衣卫摸不着头脑,但为看病,只好照办。
这个时候,薛立斋就把刚才做了记号的绳子拿来,从竹竿和患者尾骶骨的交界处向上,在脊背上量出了长度,然后在脊背上做个记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一寸,这终于给穴位定好了位。
然后,薛立斋在这两个穴位灸了六七壮艾炷,同时还在后背的疮痈上,放上一个三枚铜钱厚的紫皮蒜片,并施以艾灸。结果,这个可以夺人命的疮痈就这样好了。
那薛立斋为什么取这两个穴位呢?这里是心脉所过的地方。薛立斋日后在自己的著作中记载:“不问痈生何处,并用此法灸之,无不愈者。”
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医学家,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
父亲薛铠,字良武,为弘治中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薛立斋得家传,初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
明朝的太医院有个奇怪的规矩,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你再有能耐,你也当不了太医,为什么呢?因为古代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说法,就是说如果这个医生不是祖上传下来的,那么他的医术很可能就不靠谱,所以出于谨慎考虑,最好不要服用他的药。于是太医院里的医生都是家里上几代都是医生,才有资格继承,所以说薛立斋可以算是“苗红根正”了,最后也是做到了院使(即太医院院长)的位置。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李彦奇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