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饮酒与酒瘾

饮酒与酒瘾
饮酒与酒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朱爱华

酒是一种神奇的饮品,是人们宣泄情感的媒介。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对酒情有独钟。
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一杯苦艾酒下肚,你见如所愿;两杯之后,事与愿违;酒过三巡,世间真相如实展现。”海明威盛赞:“葡萄酒是这世界上最文明的产物。”而“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更以“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的豪迈、不羁、任性,满足了我们对饮酒最美的幻想。
酒的作用有诗为证:

酒可以助忧者心怀畅达,“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酒可以使常人豪气顿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也可以令意境怡然脱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未消残酒”。酒还可以使兴致高昂热烈,“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除此之外,酒承载的还有人们的失意、孤独、悲伤、痛苦。“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这时,饮酒量可以很大,人们能借醉酒将诸如悲伤、孤独等不良的心理体验短暂忘却,获得一时的情绪释放,企图通过醉酒达到“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作用。正由于酒的这种作用,使得饮酒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让人欲罢不能,从而出现了一种疾病——“酒精依赖”,又称为“酒瘾”。

酒瘾是怎么回事?
这种疾病在我国文献中最早记载于晋朝,谓之恶酒候。巢元方提出:“酒者……其气剽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则酒胀气逆,上逆于胸,内熏于肝胆,故令肝浮胆横,而狂悖变怒,失于常性,故云恶酒也。”而在《名医类案》中则描述了酒精依赖患者的精神障碍表现:“一官吏酒后见空中有五彩云,耳闻风雨声。”

在中国,饮酒在一些特定场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酒不再只出现于重大节日,而是成为了日常饮品—这大大提高了酒精依赖发生的可能性。

在生理上,饮酒可以让人获得酒精引发的温暖舒适感(这是因为饮酒可扩张皮肤血管,致皮肤发红)。

在心理上,饮酒可以让人体验到欣快感,在社交活动中善饮者还可以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敬意,这些也加重了酒精依赖的心理渴望。

某些人的这种渴望会导致他们长期、大量饮酒的现象,而一旦不能饮酒,则会出现戒断症状,这种现象就是“酒精依赖”,也叫“酒瘾”。

怎样判断是否存在酒瘾
现代医学对酒瘾的命名为“酒精依赖综合征”。这是一种精神疾病的概念,是一种脑病、慢性病,可以持续存在,也可以间断、反复发作。酒精依赖综合征是由于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连续或周期性出现。其所渴望的是体验饮酒的心理效应,或是为了避免不饮酒时存在的不适感。这种渴望非常强烈。

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酒瘾并不难,符合以下标准,即可以在精神病学中诊断为酒精依赖综合征:
1.症状学标准:强制性觅酒行为、耐受性增加及戒断症状;
2.严重程度标准:病情严重影响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社会功能等;
3.病程标准:病程时间1年以上;
4.排除标准:应排除由其他原因导致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
酒瘾患者所表现出的强制性觅酒行为是一种对酒的精神依赖,是心理上对酒的渴求,多由早期对酒的一般渴求,发展到出现明显的躯体依赖,即患者需要保持饮酒后的身体状态,以致需要酒精持续存在于体内。病情较严重时,患者惧怕出现戒断症状,就会出现强烈和强制的饮酒渴求,从而导致强烈的寻酒行为。重症患者可以将大量的酒藏匿于家庭的各处,以避免觅酒时不能如愿。一位酒瘾患者的妻子在患者肝硬化住院后,于家中翻找到20多瓶高度白酒,可见患者对酒的渴望之重。

戒断症状及其他表现
戒断症状常需要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典型的戒断症状为震颤,常发生于断酒7~8个小时后。患者常晨起即中指及眼睑震颤,严重者可以出现站立不稳。

其他常见戒断症状还有焦虑、抑郁情绪,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恶寒、出汗、心悸、高血压,睡眠障碍。

震颤性谵妄较严重,常发生于断酒后72~96个小时,表现为意识模糊,分不清方向,不识亲人,不知时间,伴有大量的知觉异常,如看到形象歪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病人极度不安、情绪激越、大喊大叫。震颤性谵妄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全身肌肉的粗大震颤,此外还可出现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的表现。

除上述戒断症状外,酒瘾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的疾病表现,因为酒精是亲神经物质,长期饮用可产生慢性中毒,造成神经系统难以逆转的损害。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变性坏死,可以导致大脑皮层功能下降,严重者出现脑萎缩,因此可以出现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病人还可能出现幻觉、夜间谵妄等表现。

酒精性痴呆则是指长期的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障碍,表现为短期、长期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及理解判断障碍,人格改变,部分患者出现皮层功能受损表现,如失语、失认、失用等。酒瘾患者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饮食结构被破坏,不能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还常伴有肝功能异常、肝硬化、慢性胃病等躯体疾病表现,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和贫血的发生率也很高。

酒瘾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酒味辛、甘、苦,性温,有毒,归心、肝、肺、胃经。“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脏腑,而生诸病也。”《景岳全书噎隔》曰:“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津液枯涸。”正因酒性燥烈,长期多饮可伤脾胃,导致气机升降失司,湿阻中焦,郁而化热,出现纳差、乏力、消瘦等表现。久则损及肝肾。肝主筋,筋失濡养,肢颤而不能持物。肾伤则精髓不足以充脑,同时过量或大量饮酒会使酒毒犯脑,使神志紊乱或沉醉如泥,昏迷不省人事,还可导致记忆减退,技能丧失,甚则痴呆。

辨证治疗时,对于肾精亏损者,中医常以地黄饮子加减。方中熟地黄、山茱萸、麦冬、五味子、巴戟天补肾益精;菖蒲、远志开窍化痰;辅以行气活血之药川芎、丹参;龟板胶、郁金益于半身麻木或颤抖之兼证。若肢冷、尿清,可加肉桂、附片以助肾阳,甘草调和诸药。对于肝郁脾虚者,以加味逍遥散与参苓白术散合方加减,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砂仁、薏苡仁、白术健脾利湿,柴胡、郁金、赤芍疏肝理气。如湿邪化热,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者,加法半夏、砂仁、竹茹、龙胆草之类清热化湿品。

中药除针对酒瘾治疗外,还可辅助戒酒。

1.瓜蒂酒

主药为瓜蒂,具体使用方法:将瓜蒂0.3~0.5克,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7~15天后饮用。如果酒瘾者酒量没有明显减少,瓜蒂剂量可以增加到0.5~0.7克。据统计,酒瘾者饮用后,每日饮酒量逐渐减少。97.3%的酒瘾患者服用后,可以达到每日饮酒量100克以下,服用6个月以上后完全戒酒的酒瘾者可达20.7%。

2.中药汤剂戒酒

还有报道用口服中药汤剂戒酒的,药物组成为:葛根20克,龙骨40克,牡蛎40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黄芪40克,全蝎5克,天麻5克,牛膝15克,桂枝15克,钩藤5克,羌活15克,地龙10克,白术15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每日1剂,水煎至200毫升,分2次口服。服药3周后,疗效显著,96%的患者可以达到酒瘾精神依赖的自我克制。

预防酒瘾及其复发
酒瘾的损害较大,通过中西医治疗,住院戒酒并不困难,但容易复发。彻底戒断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且与患者自身的意志力、职业认同感、合适的减压途径密切相关。对于预防酒瘾及其复发需要做到:
1.加强酒精对人体损害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酒瘾的危害,提倡文明饮酒和以饮料代酒。

2.严禁未成年人饮酒。未成年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酒对神经的抑制性作用和损害更大,而且是不可逆的,远期可以影响智力及感觉功能。
3.提倡健康防御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酒还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高血压、胰腺炎、胆囊炎、不育症等多种病症的危险因素,为健康计,当远离饮酒。
4.对于酒瘾患者,应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转移心理关注点,及时排除各种负面的情绪,完善健全的人格,远离酒品。
了解了酒瘾的危害,再看饮酒的诗篇,不禁自忖,既然我辈无“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才气,还是远离酒品,自我保重身体,为国为家多做贡献为好。在此,就让我们用宋朝陈普的诗自勉:“人皆爱酒如金珠,我独畏酒如毒荼。人皆爱饮酒不醒,我独不饮常惺如。”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朱爱华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