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医案讲习:第6讲:疟母、三日疟案
【清艾轩中医学堂11月10日讲座】
1.《时病论》医案讲习:疟母、三日疟案。
2.交流与答问。
网上开放时间:20:00-21:30.
收听方法:YY频道96484009 (客户端可在www.yy.com下载)
主讲:@传统中医-唐略
所讲医案见《重编时病论集注》179页;或关注微信订阅号“传统中医唐略”(ctzytl)回复“讲义”获取。
第六讲疟母、三日疟60.疟母破剂无效温补咸软得安
南乡傅某,自同治纪元,患疟之后,左胁下结成一块,即疟母也,迄今十五载矣,身体安然,不知不觉,每一违和,渐次居中,初服常山饮子,后用鳖甲煎丸,皆无效验,因停药勿治。迩苦眩晕、遗精、耳鸣、盗汗,曾用六黄兼六味,服之虽妥,但其痞块渐大渐中,将有变蛊之势。脉形缓滞,两尺皆弱,先天亏损,断断无疑,消破之剂,决难浪施。余用桂附八味加龙骨、牡蛎、龟版、鳖甲,蜜丸。服一料诸恙少减,二料得全瘥矣。61.疟母攻破致死
歙北一医,在吾衢名冠一时。时有里人范某,久患疟母,寝食若旧,动作如常,闻此医欲归梓里,恐郡内诸医,不能杜其病根,即商其治。所用硝、黄、枳、朴、巴豆、蓬、棱,一派攻伐之剂,未数日腹如复釜,神气顿疲,饮食减少,病势日加一日,至于危急,始来商治于丰。诊其脉沉小而涩,此因攻破太猛,正气受伤之候,证弗易治,嘱商名手。其兄再四哀求,不得已,勉以香砂六君损益,服之未效,复请固辞,再商他医,终不能起。程曦曰:古人谓不服药为中医,诚哉是言!历见因病致死者少,因药致死者多,若此病是药速其亡也。不思李念莪云:养正则邪自除,譬如满座皆君子,一、二小人,自无容身之地。曦之鄙见,当补正为君,稍兼攻积,庶乎稳妥,偏于攻破,非法也。62.三疟扰伤气血补益得效
南乡李某,患三日疟,缠绵两三载,方药靡效。近用多是甜茶,服之呕吐,吐伤胃气,谷食减少,神气愈疲,而疟疾仍来,来舍求治于丰。诊其脉缓涩沉弦,形色清癯之至,此气血阴阳受亏之象也,非补益不能望痊。即用制首乌五钱,潞党四钱,鳖甲、鹿霜各二钱,干姜、附片各八分,嘱服十剂,临发之日勿服,至第八剂,寒热遂未发矣。复来就诊曰:先生之方效如拔刺,然诸药前医亦曾用,而未验者何也?丰曰:一则药味杂乱,二则服法未精,不知间二日之疟,其邪深,其正虚,所以用补法于未发之先,助其气血阴阳,则邪不能胜正而自止矣。今脉转为缓小,沉分亦然,疟邪果远遁也,当守旧法,加之熟地、归身,姜、枣为引,连服十剂而安。63.产后三疟久缠
*此案亦治三日疟,属于产后,乃阴虚及阳之证。*
北乡杜某之内,自诞后气血未复,偶沾三疟,纠缠半载未瘳。发时背如负重,腰如两截,寒洒洒欲覆被,热烘烘欲思饮。诊其脉,举之若浮绵,按之不满部,面色白而无荣,舌色淡而无苔,此属奇经本虚,疟邪窜入于阴,阴虚及阳之证。斯宜未发之日,大补奇脉阴阳,俾正气复充,邪气自却,倘以常山、草果专治其疟,便是舍本求末矣。丰用东参、熟地、鹿霜、狗脊、龟版、牡蛎、炙芪、桂枝,姜枣为引,约服二十余剂,疟始脱体。或问曰:曾见景岳治疟,每迎其锐而击之,最捷最效。今先生治疟,用药于未发之先。究遵景岳耶?抑遵先生耶?答曰:治初患之疟,邪气方盛,正气未虚,可以迎其锐而击之。久患之疟,邪气深陷,正气已虚,则不可耳。故于未发用补,补其正气,正气旺,则邪自衰,不用击而疟自罢矣。
说明:
《四书五经绪论》还需认真备课,才能开讲。开讲前的这段时间,我还是讲讲中医吧。不单独开讲什么课程了,分享一些自己反复温习的东西。在以后《四书五经》的讲座中,我依然会穿插这样医学医学讲座的。
我学医以来,自《黄帝内经》到汉唐典籍,从宋元诸家到明清医书,以至于民国医家、时贤论著,几乎无书不读。这并不是在自夸,而是在自我反省:读了这么多书,究竟到底把哪一本书读成了自己的呢?
在古代,书是很贵的东西,而且很难得到,人们读书往往少而精。现在,书很便宜了,而且很容易找到,要不了三五年,你就能把历代医学的重要著述基本备齐,人们读书往往多而不精。偏偏,中医是易学难精的,但它又必须精,才有如神的疗效。所以,我现在学得还很差,比起古人,还没有及格。没想到此,心中就有难言的惭愧和焦虑。因此,读医书,宁可少而精,要把一些好书,真正读成自己的。
《时病论》是我读的遍数最多的一本书,我甚至出了一本书,叫《重编时病论集注》。即使是这样,我仍然不敢说自己读懂了这本书,还是忍不住拿出来温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温习。这一次,我们围绕《时病论》中的医案来温习《时病论》。
《时病论》中一共有87则医案。往往,我们读《时病论》,更重视其中的理论、方法、方剂,而对于附在每一卷后的“临证治案”,重视不够。实际上,医学有常有变:常,就是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变,则是在具体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正体现在医案中。医学之“常”好学,而“变”难学。常,是知识,一学便知;变,则是能力,需要反复操练,反复培养。因此,这些医案是要反复玩味的。何况,雷少逸老先生还将很多辨证、用药的不传之秘藏在这些医案中,等待我们发掘。
现在是秋季,我们就从秋季卷中的病案讲起。“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疟疾,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这种症状过去很常见,今天见到得少了,为什么少了呢?是疟疾真的变少了吗?我们一起探讨。
今天我们讲上面三个病案。
===特别提示===
▶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清艾轩荔枝台:FM79070 (讲座持续上传中)
▶唐略所在机构微信订阅号:颐清健康艺术 (:yiqing-art)
▶